同频共振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人的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共鸣或协同。
而从营销管理上来说,将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分类,营销时通过给同类客户相同建议,进行需求固化。在不同的场景中对同类型客户反复强调或者提示,最终客户接受的这样一个营销过程。
曾有幸参与过一个宣传语为:同一个产品,同一个声音的产品营销推广。
这个项目将客户分成了16类,并配套了营销话术。全国34家分公司分层级集中培训,产品研发背景,营销氛围营造,相关物料全国统一征订。产品学习,营销节奏全国统一。所有一线营销人员,16套话术人手一册。每天的早会全国统一,每天夕会真实做到了同一个产品,同一个声音,同一个节奏。
在前期高强度的密集培训后,所有人都能通过对客户的年龄和业务类型进行初次分类,短暂的沟通后,快速对号入座,进行需求引导,营销话术基本都是本能的脱口而出,但是不追求现场成交,最大程度对客户进行反复洗脑。各管理单位对营销一线人员每天的开口量进行统计和考核。同时对面谈客户进行登记并每天上传营销台账。一个月后,数据显示,60%的客户在不同渠道被多次沟通同样的需求以后就范签单。当年得出结论以后,作为参与执行的成员之一其实是有些沾沾自喜的。
很多年后,回想这一段经历,脑海里同时浮现的还有一部钟丽缇饰演的香港电影,那部剧主体也是一个实验,一个通过婚姻将主角逐渐与了解自己过去的所有人隔离,身边所有的人,都是实验参与者,在某个时间点,集体否定主角的存在,主角很快就精神崩溃。除了那个丈夫,心有不忍,陪着离开,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是一脸狂喜。
这部影片中是一群人对一个人,实验是为了确认当人被身边所有人否定自己的过往,对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产生怀疑,就会从精神层面被彻底摧毁。
一群人对一群人的洗脑是同频共振,一群人对一个人是精神摧毁。都成功了,却都感觉都有些邪恶的成分。刻意的同频共振,着实很有些可怕。
而当同频自然发生,往往是美好的,比如,同频的人很容易互相留下好印象,进而成为朋友。能遇到同频的人,是人生的幸事。
愿真实或艺术都少些刻意的设计,期待能每天遇到未经设计的美好。
很有幸,与诸君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