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来,我们都有一种传统的思想,那就是传宗接代,延续血脉。
说得直白一点,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可以将祖辈遗留下来的血脉传承下去,不至于断了家庭的根,被别人瞧不起。
以往,在很多农村地区,别人一看到你这个家庭没有子孙后代,那别人就会嘲笑你,觉得你们家不太行了。
很多人,就是因为不希望被人看不起,也不希望被人嘲笑,所以一直把“传宗接代”的思想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只要子孙兴旺了,自己就有底气了,就不会被人瞧不起了。
繁衍生殖,本就是生物的天性,只不过人类将其总结成“延续血脉”这四个字而已。
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传宗接代的人减少了,秉持这种观念的年轻人也不多了。还有一些父母,更是放任儿女自由,无论儿女传不传宗接代,他们都支持。
只能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随着钱越来越难赚,无法延续血脉的家庭,终究会越来越多。90后和00后,会“断”了60后和70后的根。
02
90后和00后,都是新生代,他们的思想都比较“个人主义化”,而没有60后和70后的“家庭集体主义思想”。
简而言之就是,60后和70后无论做什么事儿,第一时间不会想到自己,而只会想到家庭。他们一辈子付出,就是希望亲人后代能够活得更幸福。
而90后和00后的想法,应该会有些偏差。在年轻人看来,只要自己过得好就可以了,后代什么的,能避免就避免吧,反正送走父母,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
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中老年人的心愿,就是养大孩子,送走父母,然后收队;年轻人的心愿,就是为了自己而活,送走父母,就能够收队了。
父母和儿女的隔阂,就在于前者希望人丁兴旺,后者并没有这个心思,反而把重点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更注重个人的人生意义。
如此说来,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这件事是没有对错的。因为生长的环境不同,每个人塑造的观念不一样,他们的选择就各有差别。
当然,对于家庭来说,其实还是有一个孩子比较好。至少,这是生物繁衍的天性和本能。
03
谈到传宗接代,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90后和00后,会断了父母的根呢?
有这么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李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省会城市工作。每天996,且工资只有5500元的他,基本对结婚生子无望了,因为他买不起房子和车子。
每个月的房租,就占了小李工资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水电费、通勤费、吃饭钱以及时不时看病的费用,小李一个月基本没啥余钱。
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城市赚钱城市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随着大城市的物价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工资依旧在原地踏步,所以年轻人也赚不到什么钱。遗憾的是,他们连婚姻的基本要求——有房有车,都达不到。
没办法,达不到,就没有选择配偶的机会。试想,又有谁会嫁给没房没车的人受苦呢?
案例二:小敏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了大城市工作。每个月薪资上万的她,基本能养活自己,过得比较滋润,所以她对于爱情,是没有感觉的。
父母曾经给她介绍过好几个对象,但她还是看不上,直接拒绝了。她跟父母说,为什么要让自己结婚生子,跟社会脱节,把下半生托付给未知的男人呢?
小敏身边的同事,多半也有着“婚姻等于人生坟墓”的观点。在她们眼中,能靠自己过得精致,就没必要活成生育机器的模样了。
越是高学历的人,她们对于婚姻的认知,就越是深入,也越是通透。更何况,她们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和能力,那婚姻什么的,她们就不感兴趣了。
只能说,凡事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适。
04
谈到这里,相信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新一代的年轻人之所以会“断”了家庭的根,要么是赚钱不够,要么是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希望被婚姻所束缚。
普通的男人,买不起房子和车子,那女人也看不上他们。特别是在环境不太好的今天,后者的物质要求,只会更高。
你可以说她们拜金,也可以说她们只注重物质,而不注重感情。但是,趋利避害,本就是人性。这人性,又有谁能改变呢?
更何况,如今高学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也越活越通透了。既然要成为房奴,婚奴,孩子奴,家庭奴,为什么不听从本心,为了自己而更好地活着呢?
身为长辈,我们都不支持,也不理解这种观念。当然,一切观念,存在即道理。而且不是一个人有这种观念,是大部分年轻人都存在这种观念,那断根,就不可避免了。
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走向,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