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苏小弟工作完后,身心有些疲惫,于是就躺在床上刷了下手机,接着开始听王鹏程老师的分享《神奇的教练技术》。这名字多吸引人呀,但此时苏小弟似乎有心事,这样的课程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致,难道是失恋了?
听完课后,鹏程老师分享的一个公式引发了苏小弟和苏老夫子的兴趣,于是他们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苏小弟和苏老夫子聊完之后,顿时精神了许多,马上放下手机,从被窝里爬出来,打开电脑,开始对分享的内容进行雕琢了。
其实在对话过程中,苏老夫子就是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帮助苏小弟去行动。这个公式就是:
D*V*F>R
其中,D代表不满(Dissatisfactionfor the currentstatus),V代表愿景(Visionof the better future),F代表第一次尝试(First stepof realistic action),R代表改变的阻力(Resistance for changed)
在对话过程中,苏老夫子让苏小弟看到了自己对现状的不满(D),甚至让他感受到如果自己不用心去准备,讲砸了,就是浪费机会,会让自己后悔,甚至会让自己当众丢脸。
接着就是勾起苏小弟对于分享的美好愿景(V),比如自己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同学们理清找工作的思路,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也就可以进一步提升行动的勇气。
最后是让苏小弟行动起来(F),这时候苏老夫子引导苏小弟去做第一个小改变,即丢下手机,从被窝里出来。
或许你会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叫苏小弟去做课件,何必绕个弯让他丢掉手机呢?
在那一刻,苏小弟是有一定的情绪的,这时候大脑更多的是被那头调皮的大象所控制。而直接让其去做课件,苏小弟可能会排斥的,并且似乎更难。而如果先让他从一件小事开始,既可以树立他的信心,还可以更快地让他有所行动。
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情绪脑更喜欢那些简单的事,所以要想引导别人做一些复杂的事,还得进行分解一步步来。比如我们在课堂上要想让学员当众做俯卧撑,如果直接说:大家做30个俯卧撑。这时候很多人是排斥的。而如果我们一步步引导,“请全体站起来”“十秒钟倒计时,还在座位的我们就让他表演节目,10,9,8……“然后伸出你们性感的左手和发财的右手”“好,现在请大家蹲下,然后开始做30个俯卧撑……
实践证明,这样一步步引导后,会让学员更加愿意去做。而这样的理念也一样适用在我们引导孩子做事,一下子太大,太抽象,孩子可能不愿意动,而先从简单入手,慢慢加深,反而效果更好。就如同小学我们做数学题,有些题目会有几个问,而前面的问题都是为后面的问题做基础,其实就是一步步在引导我们解题。
前面详细分析了F(第一步的重要性以及为何这么做)其次是引起不满(D)。
是逃避痛苦会让我们更愿意行动还是追求幸福呢?
很多人的改变都是迫不得已的,而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去改变也是因为痛苦不够。这招被那些推销保健品的人用得最好。
他们先让老人家从情绪上接受他们,比如赞美几句,送几个鸡蛋,接着告诉老人家身体健康有多么重要,然后挖掘老人家身上的恐惧和痛苦,并且不断地扩大化,让你害怕至极。其实有些老人家并不怕死,但害怕给自己的儿孙添麻烦,他们就以此为理由,让他们再一次心生恐惧。
这时候恐惧会让老人家心里充满不满,自然而然就想着如何解决,于是他们就自动上钩买保健品了。
当然,有时候在痛苦之后,推销人员会让老人家感受一下,如果自己是健康的,比起很多老人家会是多么幸福有成就感的事,让老人家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体验到了过山车的感觉。
这其实就是在让老人家引发不满,充满愿景,接着让他们采取行动。
回头想想,其实这个公式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无意间用到了。当时不知从哪里学了一个方法,就是提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然后就能够帮助我们采取行动,如果用心去做,效果是有些吓人的,现在不敢轻易用,因为不知会让我干出什么事来:
1.你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2.如果不做你会有哪些痛苦和后果?
3.如果做到了,你将体验到哪些幸福的感觉?
4.你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记得那是夏天的午后,吹着海风,静静地一个人躺在摇椅上想着这三个问题。当时第二个问题让我很崩溃(PS当时年少无知,很容易把事情想得很严重),接着第三个问题,让我看到了希望,就像一颗药丸吃下去后,疼痛消失了一样。就像是紧张过后的放松。接着那天下午我就干了一件我拖延了三年的事。(这个事保密~)
后来在大学期间又用这个方式给一个女生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表白信,结果虽然被赤裸裸地拒绝了,但做了不留遗憾呀。
我们很少因为做了什么而后悔,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没做什么而后悔。
这种引导方式比起直接给建议和命令会更有力量。因为我们更喜欢自己一步步得到答案,而对于自己得出来的答案,也会比较珍惜。
试想,一见门看到孩子正在看电视,直接吼道:“小兔崽子,给我做作业去!”。如果苏老夫子直接对苏小弟说:“小子,赶紧准备去,别在床上待着了”。那或许苏小弟会是“风雨不动安如山”。
对于别人采用引导,我想对于自己更是如此,有时候我们会用自责或命令的方式让自己去做某些事,但最终的结果就如同我们拿着鞭子去鞭笞前面的大象,有时懂得了,有时却会是反作用。即便是动了,也是不情愿的,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如果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大象自然而然地去行动,这样才能持续欢乐地前行。
愿你我在以后每个幸福的日子里,都能够迅速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