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给爸妈送点东西,午饭后爸爸照例去睡午觉,我和妈妈则坐在客厅里聊天,话题多是我和哥哥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妈妈聊得高兴,我也听得高兴,只希望在妈妈还能够跟我们聊的时候多一些这样的机会。
爸爸以前也特喜欢跟我和哥哥聊一些过去的事情,可是近几年尤其是他过了90岁生日之后,小脑萎缩越来越厉害,反应日趋迟钝,思维也渐显混乱,新近发生的事都常常弄混记不清楚,更别提以前的事了。最近几个月似乎连聊天的欲望都没了,见我们回家就是高兴地来一句:“呵呵,你回来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前一阶段在抖音上看到一网友发布的视频,里面记录的全是他患了阿默茨海默症的母亲的日常生活,看之后颇有感触。
老太太跟我妈妈年龄相仿,八十多岁,老伴儿已去世十多年,三个儿子有两个都在国外,她一直跟着在北京工作定居的二儿子。老太太目前的症状已比较严重,思维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正在照顾着她的儿子姓甚名谁。
母子俩每天的对话几乎都是儿子告诉她“你是我妈妈,我是你儿子,我叫大新。”然后她再重复一遍“我是你妈妈,你是我儿子,你叫大新。”遇到混沌糊涂时,她连这些也搞不明白,不是机械地重复儿子的“你是我妈妈”,就是好半天都想不起“大新”这个名字,这时她就会苦恼地皱着眉,嘴里嘟囔着:“这个我咋不知道了?”脸上写满了无助与沮丧。
儿子大新应是事业有成,刚到50岁就辞职照顾母亲。视频里一直只有他跟妈妈两个人,也不知其婚姻状况如何。他说妈妈的病情发展很快,可能是在北京的生活太憋闷,就决定带着妈妈去海南生活,他很早就在三亚买了房子,以前也常带妈妈去那边度假。很多朋友都觉得他50岁就放弃工作太过可惜,他说自己早就有这种规划,尤其在发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后更是决意要好好陪伴母亲。
他的语气里不乏追悔与遗憾,我很能体会他的这种心情,正如我为了给爸爸写回忆录问及他年轻时的经历,却看到他一脸茫然的样子时的心情。视频中的老太太的今日,很可能就是爸爸乃至妈妈的明天。
有研究表明,与老人多聊天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今后一定要多花一些时间陪爸妈聊天,尤其是已经出现老年痴呆症状的爸爸。他的日子仿佛在午后的阳光中渐行渐远,打盹犯困的情况日趋严重,卧室似乎已成为了他的主要活动场所。即使在客厅里坐着,他也多是在沉浸在电视的世界里。
不可否认的是,近半年来,爸爸的精神状态呈现出了断崖式下滑趋势,与我们未能与他进行更多的交流脱不了干系,想想真有些悔不当初,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尽可能地拉着爸爸多聊多说。
还有妈妈,她的状态目前还很好,更要防患于未燃。多跟她探讨过去的点点滴滴,并悉心详尽地记录下来,不仅能够唤起她谈话的热忱,更能留下珍贵的回忆,何乐而不为?
多一些时间陪陪爸妈聊天,尽最大的能力将可能会出现的遗憾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