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统一中国之前,有一次关键的战役,加快了它统一天下的步伐。
那就是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战败方赵括却被永久地冠上了“纸上谈兵”的臭名声。
大家可能对此战的印象是:“猪对手”赵括“纸上谈兵”,“神对手”白起诱敌深入,可怜的四十万赵军被坑杀。
大家千万不要被一些史书误导,认为赵括是个草包,草包是不会有机会带着几十万人上战场的。
首先,赵括实际上是很有韬略的,赵奢多次军事行动的成功,基本上都是赵括在后面做参谋帮衬的。(阏与之战,赵括的老爹就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赵括则被誉为连他老爹跟他辩论兵法都不是对手的军中翘楚,虎父无犬子的呼声一直也很高)
其次,长平大包围,白起诱敌深入,带领军队一围赵军就是四十多天。
在这四十多天里,其实赵括展现出了非常高的指挥素养,远非后世所评判的那样一无是处。在这四十多天里,赵军没有出现内乱,没有出现投敌,而是成建制地始终让秦军高度紧张。
这种对军队的掌控力不是谁都有的。
最后廉颇换赵括其实是无奈之举。秦国的国力强大,且占领了很多富饶的地方,军队供给远没有赵国想象的困难。而廉颇采取的拖延战术,可能最后把赵国给拖垮了。
而廉颇的所有扬名战例几乎是从齐国那里得来的,而且他作为“胡服骑射”时代的将领,最拿手的就是骑兵作战。平原或北方的草原,是最适合廉颇发挥的战场,但秦国这次打的是上党高地。
而上党地势千沟万壑,并不适合骑兵作战,主要的还是仰仗步兵的力量,所以廉颇并不是最佳人选。
最后换上赵括也是无奈之举。
也许秦军大将不是白起,赵秦输赢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