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就有一节数学课,我安排了讲解易错题,根据这两天学生答题情况,发现了优惠价钱购买商品,最多能买多少个的问题,出错率较高,以及条形统计统的画法还不太规范,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进行再次强调。例如:一瓶洗发水37元,现在优惠2瓶65元,妈妈用367元最多能买几瓶?还可以剩多少钱? 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剖析了这道题,如果你自己去买洗发水,你是一瓶一瓶的买还是2瓶2瓶的买,孩子们都能很快说出来2瓶2瓶的买优惠便宜,根据题意我们可知,2瓶2瓶的买买一次需要65元,也就是说一次花65元可以买2瓶,引导学生思考367元可以买几次也就是几个2瓶。367元可以买几次?(65元买一次)用什么方法解决?孩子们很快可以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367÷65=5(次)……42(元)这里的单位很主要,带错单位直接影响做题思路。
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后面的问题,一共可以买5次,一次可以买2瓶(已知),一共可以买2×5=10(瓶)。
最后,最多可以买几瓶?引导学生看看妈妈拿的钱花完了吗?还有没有剩余?还够不够再买一瓶?买过最后一瓶还剩多少钱?孩子们很快发现妈妈手里还有42元,还可以按照一瓶37元的价格再买一瓶42-37=5(元)或者42÷37=1(瓶)……5(元)。10+1=11(瓶)
答:妈妈最多可以买11瓶,还剩余5元。
通过以上的剖析,很多孩子都掌握了做题的思路,于是我又乘胜追击让孩子们趁热打铁做了3道同类题加以巩固!最后除了几个请假的学生都学会了!
所以,做题还得讲究策略,只求多而不精不行,要少而精才是教方法!所以多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只为做题而做题,要学会归类、探究、总结。从而找出同一类型题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