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思维模型
02 分析思考
1:当我愤怒别人也愤怒的时,此时产生愤怒的原因是某些人的行为损害了公认的利益或者某些行为准则,所以,此时的愤怒是合理的,愤怒是为了维护一个道德,维护一个规则,对大家都有利的一个规则。
在这样情形下的愤怒应该得到维护,同时应该疏导一种释放途径,避免因此而遭到自己人身、财产的损害。
2:当我不愤怒但别人愤怒时,此时产生的愤怒可能是因为各自的价值观不同,也可能是因为别人的行为并没有触犯我的利益,或者也可能是自己本身就对这件事或者这类事情看得比较淡薄。由此引发了以下两点思考:
第一、当我愤怒而别人不愤怒时,不要在内心中鄙视或者认为这个人的素质较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其利益受到了侵犯,所以其通过愤怒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愤怒对于当事人来说是维护权利的一种方式,无关素质高低与否。
第二、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关心程度的不同,愤怒的爆发点也不同,这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愤怒的一个触发点,对于同一件事情,拥有不同愤怒触发点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对于别人的愤怒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劝解和压制。
3:我愤怒但别人不愤怒时,此时产生的愤怒可以和第二点相结合,是因为我对这件事本身就有愤怒触发点,这件事是我看重的事情,同时自己的权利边界、价值边限就是围绕这些事情进行建立的,由这几件事情即可以推知自己的价值体系到底是什么,也可以明确这些价值体系权利边界的背后反映了自己什么样的意识和心理。轮回才能疗愈,这些事情就是一个轮回的机会。
4:我不愤怒别人也不愤怒时,此时是因为人们对这件事都不是特别重视,且这件事本身都没有侵犯各自的权利边界,这件事也属于各自的容忍范围之内,基于此,也没有愤怒的必要。由此引发的思考是每个人的权利意识、边界、容忍范围是有共同点的,这个共同点可以通过双方的共同愤怒点以及共同不愤怒点进行确认。
03 思考
一个愤怒从四个方面分析,就会得到四个结论,虽然对于愤怒产生的原因进行的分析都是出于自己的主观,但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持续的分析也会给自己的决策提供一个有效且相对全面的决策依据,愤怒不会无故产生,每个人的愤怒点也是不同的,对于大家共同愤怒的事情需要进行维护,对于别人愤怒但自己不愤怒的事情要进行理解,对于自己愤怒别人不愤怒的事情要进行反思疗愈自己,对于大家都不愤怒的事情可以理解为这属于大家都可以容忍的范围和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