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后一周,西班牙小镇圣塞瓦斯蒂安(San Sebastian)举行了奔牛节,为西班牙的奔牛季划上句号。
奔牛节举世闻名,数头凶悍的公牛追逐着数百壮汉,沿着“奔牛之路”穿城而过,一路人们围观喝彩,场面惊心动魄。
不过提到奔牛,大家往往只知潘普洛纳(Pamplona)的圣费尔明(San Fermin),甚至有人把奔牛节直接翻译成圣费尔明节(圣费尔明是潘普洛纳的主保圣人),却不知费尔明节只是西班牙众多奔牛节庆之一。
奔牛节西语为El Encierro。市面上对圣费尔明节的介绍往往把奔牛起源归为斗牛的需要:在斗牛前,得把牛从饲养栏驱赶到斗牛场。圣费尔明的跑道终点就设在斗牛场,为这种解释提供了注脚。
在西班牙本国,人们认为奔牛传统根植于13世纪的农耕生活。每隔一段时间,生活在郊外的农民要将饲养成熟的牲畜带到城中集市出售。鸡鸭羊猪性格温和,不会对人造成伤害。驴马则习惯赶路。唯有牛,性倔有角,最具挑战。由于路途遥远,又有时间限制(集市营业时间),人们不断总结出很多驱赶牛群的经验和技巧,如以响声刺激牛群快走等,奔牛活动就在这种传统下发展出来。
不仅西班牙,语言习俗接近的葡萄牙、法国南部奥克西坦尼地区、包括拉美都有奔牛的传统。
今天提到奔牛,人们就想到潘普洛纳,得归功于海明威的小说。1923年,海明威在潘普洛纳参加完圣费尔明节后,将之写进了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从此,该节日传遍世界,成为西班牙最具知名度的节庆之一。潘普洛纳的圣费尔明节最早是当地的十月节,由宗教游行和仪式组成。后来人们希望扩大节庆规模,将之提前到天气更好的夏季,并与奔牛传统结合,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形式。如今的圣费尔明节在每年7月6-14日举行,届时吸引上百万游客聚集在这个常住人口不过二十万的市镇。为了感谢海明威对本地的宣传,潘普洛纳树立起多座海明威雕塑。城内众多餐厅酒吧还纷纷悬挂当年海明威留下的黑白影像。
除了潘普洛纳,想看西班牙奔牛节还有很多选择。刚过去的圣塞瓦斯蒂安奔牛节,虽然国际名声不如潘普洛纳,但在本国重要性很高。圣塞瓦斯蒂安的奔牛传统可以追溯到1525年,那一年当地统治者卡洛斯五世写给托莱多大主教的信件中记述了两个城镇间关于节日的纠纷,明确提到了“奔牛”。西班牙历史最悠久的奔牛节则数塞哥维亚下的Cuellar。当地文献记述的最早奔牛传统在1215年。
和西班牙斗牛一样,奔牛活动表现男性气概,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与凶悍的公牛紧紧相伴,追逐着穿过曲折的街道,想要全身而退,对参加者勇气、体力、智慧都有很高的要求。
千万不要觉得参加奔牛纯粹凭蛮力,只要看看官方宣传手册就能略知一二:手册教人们怎样辨认公牛的年龄(越年轻的公牛危险性越高),如何区分温顺和暴躁的牛,怎么判断哪些牛角较钝等等,足见专业知识的重要。公牛在被激怒的情况下会失控,锐利的牛角能刺穿人体,可不是开玩笑。历史上,在奔牛节上丧命的人,大多是缺乏经验的新手。
奔牛活动原本只是西班牙传统节庆的项目之一,但随着“奔牛”的知名度提高、反客为主,传统节庆演变成了围绕“奔牛”活动展开的“奔牛节”,想来十分有趣。
我们在电视上看奔牛节,会觉得持续时间很短,一群人和牛跑一跑后就各自散去。毕竟一般“奔牛跑道”只有八百多米,加上高速奔跑的公牛时速可达每小时20-25公里,所以奔跑过程不会超过五分钟。实际上,奔牛节远没这么简单。以潘普洛纳为例,奔牛活动一般由多轮组成,第一轮的六头牛最为强壮,危险性也最高。接下来还会放出两轮不那么凶悍的牛。在开始前和到达终点后,都会鸣放爆竹庆祝。奔牛在早上举行,为一天的活动拉开序幕,之后还有各种游行庆祝以及集会party。很多城市下午会有斗牛表演,晚上大街上则是欢乐的海洋。人群互相喷香槟、红酒,还会互掷鸡蛋取乐。最后一天还有盛大的烟火表演。真正的奔牛节参加者,除了连续几天都参与奔跑,也不会错过从早到晚的庆祝活动。在奔牛节间,只睡三四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对体力要求很高。
奔牛节注意事项
如果你准备去西班牙现场感受奔牛文化,这里分享三个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出门在外,安全是重中之中。何况不管相关措施怎么到位,每年的奔牛节都有人重伤或死亡。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要认识道即使不下场奔跑,站在围栏附近观看也有一定危险性的。
2、不要碰牛。传统上,奔牛参与者要在没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牛并带动它们奔跑。这不仅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是法律的要求。随便撩拨、碰触奔牛活动中的牛,是违反当地法律法规的。
3、配合着装。圣费尔明节着装是白衣白裤,围上红色领巾,腰间扎一抹红腰带。红白对比非常醒目。如果着装不达要求,甚至不能下场奔跑。其他地方的奔牛节往往没有这么严格。但千万别穿昂贵的衣服,女士也不推荐裙装。节庆伴随泼洒酒水,以及将游客举起,着装以轻便简单为宜。圣费尔明节间,到处可见参加者的白衣被红酒染红,也是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