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和前言:
第二十二章: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攝,焉得俭?” 或曰:“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西周灭,东周弱,群龙无首,诸侯争雄。进入春秋时代,礼乐崩坏,民不聊生。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以力假仁,王道衰,霸道兴。孔子倡恢复周礼,欲以礼之复兴,使天下归仁。礼与仁,乃皮与毛之关系,皮之不存,毛将安在?管仲佐齐桓公尊周天子,稳定春秋之局,抵抗夷狄,使华夏文化得以延续发展,诸子百家得以绽放,功不可没。孔子赞曰:“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我们都成为披头散发,露出左臂的野人了!)然管仲治国,“仓廪实而知礼节”,重足食足兵,却未能劝齐桓公重建礼之秩序,以化人心,反助长其骄奢。因此孔子叹曰:“管仲之器小哉!” 诚乃实言!待管仲去世,齐桓公宠信奸佞,暴尸而亡,五子争位,尸体六十日不得安葬。其后田氏专权,姜氏之齐六世而绝,田齐代之。无有礼之教化,虽拥有财富雄兵,又能绵延几世!故孔子强推诗书礼乐,仁义之道,其知春秋大势不可转,然求为华夏延续一可以共存共荣之大道。又经孟子,一身浩然正气,于礼乐泯灭的战国时代,逆流而上,对抗纵横家,法家实用功利之道,力推仁道,发扬光大孔子之学,史并称孔孟,其言不虚。华夏几经沉浮,幸得有孔孟之徒,收拾中国文化精华,教育子弟,导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终于使得华夏人民因文化之统一而人心归一,分而终合,乱而总聚,历经劫难,成为绵延五千年之唯一古老文明,乃至当今工业文明之世,依然凝而不散,且迎头赶上。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学习《八佾》,当回顾历史,方能深入领会孔子学说中的礼之精神和其地位。
第二十三章: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大,通太。古代乐官称为师。语:读玉,告诉。翕:读西,合。皦:读角,明。绎:连绵不绝。
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官说:“乐演奏的全部进程是可知的。一开始,是这样的兴奋而振作,跟着又是这样的纯一而和谐,又是这样的清楚而明亮,又是这样的相生不绝,乐曲便这样完成了。”
礼主秩序,乐主和谐。
第二十四章: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无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铎:大铃,金口木舌,古天子发布政令,先振木铎以警众。
卫国仪邑的封疆官,请见孔子,说:“一向有贤人君子过此,我没有不见的。”弟子们领他见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弟子们说:“诸位,何必忧虑你们先生的失位呢?天下失去大道已经很久了,上天是要把你们夫子当作木铎,来传道天下呀。”
第二十五章: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矣。”
《韶》舜代乐名。《武》周武王时期乐名,武王以武力伐纣。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又评价《武》乐:“十分的美了,但是还未十分的善。”
第二十六章: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居上位,不能宽以待下,对于礼不能敬,办丧事的时候没有悲哀,我还有什么可以拿来观察这个人呢?”
诸葛亮《诫子书》
疫情来袭,居家日多,宁静致远,学以广才,一起学习宁静致远之道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澹(dàn)泊:同“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辛弃疾《西江月》,学习古人处乱不惊,怡然自得的心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