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事钢琴教学多年,赢得了很多孩子的尊敬和家长们的认可,可是回想起某些学生,我还是很茫然,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曾经教过一个外校转来的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可是一旦完不成作业,或看到自己手指笨拙总弹错音,就急地捶打自己的胸膛,还大吼大叫。我有意识的少布置作业,多讲些曲子内涵,作者生活背景等东西,让他精神放松些,理解性的学琴弹琴。孩子果然边弹边唱,学的很惬意、很快乐,再也没有出现过捶胸顿足的情景了。
可是家长嫌我教的慢,非要转到另一位老师那里,那个老师教学以“严厉”出名,尤擅精英教育。果然跟着那位老师上了两节课,我又听到令人心碎的怒吼跺脚声。
我想起了法国著名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教师克雷芒.马修见识了孩子们的顽皮叛逆,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穿插了音乐教育,孩子们变得积极乐观,自律起来。这不也是教育的成功之处吗?难道非要出几个音乐家或教育家才算是伟大的教育方式吗?是的!专制的校长一怒之下赶走了克雷芒.马修,这说明在片中的主流人士眼里,教育是以成果论优劣,而非开启心智,让人快乐为目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方面,也都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当教育问题积重难返时,改变需要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方面,从每个人身上做起。
我曾经教过一个初中的学生,幼儿园时他想学钢琴,妈妈以他“太调皮,肯定坐不住”拒绝了他,小学时他又想学钢琴,妈妈认为“学习为主”,一直拖着没给他报名,初中时,孩子有些叛逆了,经常翘课非要学钢琴,他妈只好领他来见我。我意识到这个孩子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便引导他调整思想方向,不要钻牛角尖的把钢琴跟学习相对立。他一直学得很顺利,进入高中后想走艺术道路。这时有的老师觉得我把这个孩子带偏了,不好好学习光想着弹琴了。我告诉这个老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种子,我只是小心的呵护它,没有像别人一样,给他播下另外一颗种子”。
现在这个孩子在某市著名艺术学校上学,有时参加表演获得名次,他总是跟我报喜,而他的妈妈则喜忧参半: 看到孩子跟着学校到处演出,也感到很锻炼孩子,可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只能告诉她: 孩子都有自己的道路,在关键的转折时刻,我们不能为他选择,只能引导他,教给他保持自己的思想棱角,保持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气,才能让他活出真实的自己。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在《放牛班的春天》里,佩皮诺是个沉默寡言的矮小孤儿,有音乐天赋的莫里奇来自于单身家庭,而蒙丹则通过测试有严重的“斯坦加杰倾向”,各种叛逆的问题孩子集中在这里,就构成了“池塘之底”的学校美名。善良的老师被气走,改革的老师被赶走,在精英老师的眼里,这样的孩子还有救吗?
克雷芒.马修的话是:“永不轻言放弃,永远有希望在等待。”当他暗恋的学生家长另找了男友,自己再次成了失业的“学监”时,孩子们此起彼伏的童声歌唱,犹如来自天籁一般围绕着他,写满祝福的纸飞机让他心里暖暖的,原来教育的成就感就在于:你的努力,对这个孩子有意义。他会深深地记着你,至于别人,都没有资格评价你,因为他们都没有感同身受的机会。
现在,虽然我的教学方式也同样不被家长认可,偶尔听到那个孩子怒吼,我心里隐隐作痛,可是我知道,教育的本质是: 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既然身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也能发出天籁般的童声合唱,我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的信念呢?!
永不轻言放弃,永远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