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作者:宽心贝勒
绘事后于素,那么礼后于什么呢?质也。若是一个女子有倩盼之美质而后再加以绘事,则可成就一绚丽多姿的美女;若一个人有仁义忠信之美质,再学礼行礼,则可成就一个真正的君子。成就一个美女,倩盼之质与绘事二者缺一不可;同样,成就一个君子,则仁义忠信之美质与礼二者也是缺一不可,而且,仁义忠信是前提,礼后二字也解释了孔子为什么如此提倡仁。
作者:赵大山
孟子坚持原则,并不在乎个人的荣华富贵。所以他说,“君子有终生之忧,而无一朝之患。”(《孟子·尽心篇》)君子有一生的忧愁,却无一时的担心。一生所忧的是长远的目标能否实现,而并无一时利害得失的算计。但考虑的是长远的目标,反而在追求短期效益的君主面前得不到任用的机会。
孟子有其无奈,宁可无奈,商鞅本可全身,却自造悲剧。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
作者:何良hlrdyl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大凡坦荡正直、铁骨铮铮、光风霁月的知识分子,其大多都仕途坎坷、屡遭诬陷甚至举家蒙难,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下场。尽管如此,在中国不论哪个朝代,也不论是国家时运强盛抑或衰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良心都一直强烈不衰,知识分子对国家兴衰存亡的忧患,对劳苦大众生存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发展前途的关心,以及对国家“美政理想”的追求等,不但蔚然成风为人称道,且薪火不断世代相传。不能不说,这是我中华文明得以千年延绵永不衰败的一大重要因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值得弘扬的稀世精粹。所以鲁迅在读屈原的诗歌时赞美道:“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作者:一道
人性之劣,不患寡而患不均。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可以同舟共济,但一旦出现了分配的问题,人心的阴暗和复杂,就想森林里的毒蘑菇一样,一茬又一茬。这不是好与坏,这是基因的思维。毕竟能活着,没有谁愿意去死;能享受,也没有谁愿意吃苦。
推荐阅读:大同和小康背后的玄幻故事(下)
作者:心智玩家的简书
“中庸不可能也”与前面三句话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通过这句话,孔子几乎已经道出了学习中庸之道的本质。但是,如果不能认识这个“能”字。孔子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被隐没掉了。甲骨文的“能”字,是“熊”字的本字,是一只张开大嘴与伸出利爪的「熊的象形」,表示猛兽的凶猛,引申的含义表示人类的勇猛、威猛。
《简书哲思周刊》(学达性天)17/06/29第016期
欢迎订阅《哲思专题刊物》(可直接点击订阅),以便及时阅读哲思专题的最新刊物。
《简书哲思周刊》将在每周四更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