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夜,一个人行走在寂静无人的街道上,好像什么都没想,又好像什么都想了,这已经是我回家乡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仿若回到了初来第一年,那是我过的一个最特别的年三十,一个人的除夕夜,一个人默默做饭、吃饭、洗碗,然后一个人守着空无一人的大院子一夜未眠。
现在想想都觉得凄凉,不过当初只是觉得有些委屈,在外人看来,我有些不错的学历和起点,居然去了一个比自己家还落后的山沟沟,在那里,没人在意你的出身,没人在意你证书有多少,不懂BEC高级是个什么东西,甚至连上大学时的必修课普通话都基本无用武之地。
这样想着写着,自己都觉得,这是有多么不满,才能一口气吐槽这么多。当时也有人觉得我待不长,因为看上去和周边有些格格不入,无论是对待客户还是对于工作的态度——我以心中的标尺在丈量着我的行为,职业人的梦想仍在。
实际上我在那个山沟沟待了一年,做着最底层的岗位,直到另一个更偏远的地方,一个偏管理的岗位空缺的出现,尽管条件更加艰苦,但起码能够用得上一些我的专业,并且换一个岗位可以换一种视野。
新岗位的繁忙并没有让我停下学习的脚步,除了对于新业务与新职责的学习掌握,我继续通过背诵英英双解字典和朗读的方式保留对英语的语感,也会考一些相关的从业资格证。这个过程中我是 孤独的,偶然被人发现我在学英语,听到的是“学这个有什么用”或者“这个在我们这种地方是没有用的”,我的回答是“我的喜欢就是最大的用处,再说恐怕什么时候就有用了呢”。
在此期间,我也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帮人做过英译中笔译,原因同样是喜欢,也有对于自己英文水平的检验,非科班出身的人总想着多些认可。后来因为翻译很占用时间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且觉得没有很大挑战性,未能一直坚持。
后来又通过考试或者其他的方式,岗位有了一些调整,得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我就这样以自己的步伐颇为艰难地走在职业通道上,在2015年时,终于进入职能部门——有些人追求一生甚至都可望不可及的所在,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压力小,收入也更稳定。那时算是志得意满(现在想来是被温水煮了青蛙),我还参加过一个青年演讲,用的标题是“有梦何必远方”,就像彼时的我,既做到了“父母在,不远游”,又实现了六线城市的安稳小康生活,偶尔还能幻想一下“诗意地栖居”,文艺一把。
转眼距离那个与“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相对应的“有梦何必远方”言词发出时间已有近两年的时间,除了多考了几个证书,我错愕地发现,我没有了新的成长,输入少了,输出价值也下降,收入艰难维持不见,职位也没有质的突破,眼看就要变成自己曾经讨厌成为的样子。
这两年,与周边人群比,我仍是特别的,做了一些他们认为不靠谱的事情,考中级会计师(又不能直接兑换成工资的增加),付费学习了普通话(方言完全就够用了嘛),报名参加了写作培训班(搞那么文艺干嘛,难不成还能当作家)。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时我也会怀疑自己,这样折腾真的有意义吗?是不是有些太不安分了?
但是,摸着自己那颗仍会为曾经的梦想和追求扑通直跳的心,我不想就此妥协,尽管已在而立却未立之年,但那些应在更广大环境中存活的梦想种子,我想试着将他们在我的小小世界中栽种,不期待它能长多快,只希望他们能一直在那,这样也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