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个时代都有特立独行的人以其迥异于众人的思维方式与理念存在。这样的人多数不被大众所喜,以致遭人议论,苛责,甚至攻讦辱骂。只是世间事没有绝对的黑与白,黑白中间还有巨大的灰色地带。这段灰色便是容易引起我们争议的地方。
我们假设,白色伟光正,黑色绝对错误,那么灰色便是介于对错之间,是非并没有那么明显,依个人界定不同存在争议。大多数人的底线也是置于这段灰色之间。只是,大部分人的底线是在灰色正中之上靠近白色,剩下的则是在灰色正中之下接近黑色。而也正是接近黑色的这一部分人,因为更低的底线突破了其他人的界限,所以更容易引发非议。
其实整体来看,正是这些灰色的存在,人性的疆界得以拓宽,思辨的边界得以扩展,而不只是停留在一个单一的标准用一个非黑即白的标尺去丈量所有世间不平事。
二
我们经常看到的报纸、电视、微信微博或诸多的时下热点资讯,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看这个世界都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过于一个事件的判定过于单一。比方说,一出问题就是政府很无理,警察很粗暴,城管乱打人,或者反过来说弱势群体很可怜,等等。很容易把我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实际上我们不太缺情绪,缺的是对情绪的理性对待。所谓灰色,实际上很难用简单的意识形态或者一个道理一个判断去呈现出来。
像之前的“异烟肼毒狗”事件,流浪狗怎么处置,该抓该捕还是该毒?用异烟肼毒死是不是过激?那又是怎么判定流浪狗的呢?浑身脏兮兮的还是没栓狗绳的?一句话你很难说明孰对孰错孰是孰非。它无法通过单一的标准衡量对错。站在狗主人的立场,自然不希望自家狗受到任何伤害,但是反过来,谁也不希望出个门就挨狗咬了
。
每个人眼里都有它自己的世界,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去看它,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应该试着去容忍并且适应这种灰色范围的多样性。
三
职场里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个词“圆滑”,形容为人处世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在我看来“圆滑”也是“灰色”一种物化形式。
圆滑,是一种处世哲学,虽不高深却并非人人皆得其要领。因为处世圆滑,不但须要阅历与智慧,而且要有不问是非之心。收起尖锐的棱角才不会刺痛到人,给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这也正对应了“灰色”的内容,不尖锐,不极端。虽然有时候难免被人说为立场不鲜明,只是立场并非绝对,容易随外界变化的。而且有时候立场也只是错误的极致。就犹如辩论赛,是一种极端对抗另一种极端一样。正是因为灰色的存在,缓和了黑白的尖锐碰撞,衍生了诸多可能,扩展了更多值得讨论的空间。人性不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