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
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原来孤独,是感觉自己是那棵蓝天下的枯树。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在这个鱼龙混杂,车水马龙的世界里,有谁能说自己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吗?人人都说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而生活在这个我认为病态观念中的世界上,我赞同的,我信仰的,好像不那么一样。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离得再近也无法连成一片陆地。”
什么是孤独?又如何定义孤独?孤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就我自己来说,孤独就是自我。我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的人屈指可数,我信任的人也少之又少,这样的自我不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很厉害,看不起他们,而是因为我觉得那些人没有办法理解我,我不想和他们玩。在集体的影响之下,很多人便慢慢的成为了空壳,他们的激情源于他人,他们的观点也不过的拾人牙慧。这么说来,只有自我,只有孤独,能让自己永远都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我的身边经常会不定期的出现一个人,那个人会陪我走过一段特定的时光,只不过他陪伴我的时间和概率是随机的,终究敌不过有一天会“潇潇洒洒”的散去。比如说高一遇到的一个男生,比如说高二遇到的我的化学老师……在那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他或她成为了我拨开黑暗见到日月和天光的唯一。
“昨天,
你是我心上的一片云,
也许明天,
就会变成乌云。
乌云掉下了眼泪,
变成了一片小小的湖泊——
那片湖泊如此湛蓝,
就好像他的双眸,
他的清澈是你的眼神,
只可惜……”
就用我的高中生活来说吧。开学后不久的我是一个活的很丧的人——成绩平平,相貌平平,没有一点点想提升自己努力学习的意愿。而我的化学老师的出现,让我在一瞬间装成了一个好学生,在高二的下学期疯狂买教辅刷题,在她被调走的最后一次考试用年级第一的化学成绩给了她一份最好的礼物。在她被调走的接下来几个月中,我仍然把化学这个科目放在了我学习的第一位,甚至去参加了竞赛。那段时间里,她的所有鼓励变成了我在一个近乎于新的班集体中无视所有人的目光,踽踽独行的资本,空间里全是和她聊天的截屏,觉得自己的一生就非学化学不可。这样的美好持续了半年,直到另一个人——我的物理老师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个局面。他的出现,让我在闲暇时间不再回去粘着化学,而是钻研一门新的学科。而当我以为这个老师可以陪我走到高考时,我错了。可笑吧,我惋惜我丢掉了我的化学老师,懊悔不已。但是这时,又出现了一个老师——我的语文老师,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但是他在我高考前一个星期掉线了——
“只可惜,
他瞎,
看不到我的好。”
……
我又变成了一个孤独的人,没有人陪我走了。他们都变成了过客。
所以啊所以,每个人难道自己不是一座孤岛吗?过客们像飘过来的船只,无限靠近又逐渐远离。我喜欢他们,很喜欢,就好像一个怕黑的人走在夜路上,他们在这一路上陪我说话,与他们同行能让我短暂的忘记了恐惧,但那不是摆脱了孤独,至少我觉得不是。怎么摆脱孤独呢?是你走夜路的时候,那个人是灯,而我的手中只有火柴。自欺欺人,其实是我们对那把火柴是否能一直一直燃烧下去的答案,无限的恐惧。是不是一定要无疾而终来吊足你我的胃口?就此作别,因为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日夜与黄昏,因为我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我是那一棵蓝天下的枯树,他们离我再近也无法变成我的枝叶。终究是要自己漂泊下去,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在我告别这儿的那一天,他们就变成游鱼游向远方深处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