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时光荏苒,这句话是去年《007七年七个远方》的敦煌之旅时,凌云哥写在名片上寄给我的箴言。
一晃一年了,七年的第二个远方——今年的云南之行刚结束不久。看着战友们心潮澎湃的分享,发现我们007的约定真的很酷,七年呢,大家各自都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这么有趣的一群人一起携手跑七年,我想至少可以吹个不小的牛皮吧/嘿嘿。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覃大和军师姐姐们的号召力会这么强呢?从几个到几百个再到后来的成千上万个同路人,这是怎么办到的?
他们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宣传推广,只是说了一件又件有趣有意又好玩的idea,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有想法有故事的灵魂,结果这件事儿就像蝴蝶煽动翅膀一样,效应越来越大,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再挖一挖,这又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意味着其他社群也复制这个模式也可以成功?
樊登老师说:领导力可以复制。那一个好的模式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也是极有可能的。这让我联想到笑来老师讲"自驱动力"的时候说过的"刚需"概念。
他认为,刚需才是决定一个人自驱动力的关键。如,学英语这件事情,对一个读到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正常都接受过了16年的英语教育,但是大家只是认为很重要,实际上掌握得好的人并不多。
是认为英语不重要不值得学习吗?并不是。是很难,个人智力所碍,无法习得吗?也不是。他还举了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在他老家,也就是我国和朝鲜交界的地方生活的狗,居然能无障碍的识别汉语与韩语,典型的"双语狗"。这是什么原因?很明显,狗生活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那么懂得双语就是它的刚需。
接着说,一群加入007写作社群的人,我们的刚需是什么?单纯的记录?为了写而写?恐怕坚持不了几天。那又或是狂热的写作爱好者?可能会有,但是基数应该不大。思来想去想必是"成长"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刚需吧。
从订阅《财富》专栏到覃大开创007,再到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加入,不管是初衷还是后来衍生的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家自发自觉的记录生活,分享经历经验,这些都指向了成长这个终极刚需。
最近刚写了个人的工作总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收获颇丰,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成长,这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时常的记录和内省,以及榜样的激励作用。
七年去南极,看似遥不可及,但是别忘了"心之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找到我们人生中的刚需,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用正确的刚需驱动航船,那么下一个远方不期而遇。
今天就写这么多啦,大家28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