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的第7天。
想问你个问题:
你觉得是“活在当下”好还是“活在未来”好呢?
对这一问题的思辨是乎从未停止过,这个问题看起来也好像离我们很远,同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直到我在得到学习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之后再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谓一波三折,从不屑到重视再到质疑,可谓“一问刷三观”。
那么它是如何颠覆刷新我的三观的呢?
在网上,在很多数人的认知里,“活在当下”的说法是个非常流行的建议,这个建议甚至至今还让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恩!没毛病,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直到我看到笑来老师的专栏文章,文中他举了一个动物进化的例子:
几乎所有的低级动物的双眼都是长在两侧的。它们没有视觉盲区,它们可以同时看到上下左右前前后后……这确实是一种极为安全的配置……可这样的配置有什么样的局限呢?
它的副作用在于它们没办法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在某一处,没有办法仔细、长期观察任何一个点,于是不可能有深入思考,长期思考,于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从未有机会发展出大脑皮层……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由于它们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不能深入长期地思考,由于它们的注意力只能时时刻刻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所以,它们实际上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也不知道可以有过去,可以有将来,它们只有现在,一个没有前后对比的现在——于是,它们等于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听到这里你是否心中也是一颤,这简直是甚至不敢想象的噩梦。这时候我不再认为“活在当下”是正确的、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之后跟随笑来老师的建议,开始了解更“高明”的策略——如何“活在未来”。
怎样活在未来呢?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的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能让人“活在未来”的方法论,即便不能全部,只能一部分“活在未来”那也是好的方法论。于是我开始信奉“活在未来”的策略,学习、积累自己的能力,期望能看的更远、拥有对未来正确的预测能力。
这一方法论的核心是预测的能力,拥有对未来准确的预测。然而预测,是少数人才能掌握且不确定性很强的能力。
关于预测:
1.世界是充满未知的 。
2.如果你基于预测做重大决策,总有一天你会一败涂地。预测正确会潜在地收到到心理反馈,让你产生“我好牛逼”的愉悦感,从而激励你继续预测,而持续的正确会让你更狂妄,下更大赌注 最终一败涂地。
3.没有人可以持续预测正确。
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曾说:“如果说我预测比较准确,那是因为我较少预测的缘故。”
综上所述,对“活在当下”和“活在未来”不能单纯的以好坏来衡量。于是我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对它们产生“质疑”。只是这里所说的质疑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如前几天我们所讨论的方法:
把自己当机器,把问题当反馈。
既然只是反馈,那它们所代表的仅是真相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就像量子力学诞生之初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碰撞”,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企图以自己的理论涵盖、解释现实宇宙中一切物理现象。最终的结果是,谁都没有“打倒”对方,它们都是现实宇宙世界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活在当下”和“活在未来”呢?
首先,要理性的认识到:当我们在说要“活在当下”这句话时,通常是表达:把握今天,珍惜现在.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过好每一天,活得精彩的意思。
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当我们在说这句话时,述说者更多地是用它来强化自己表达的观点,而少有用行动去践行它的。这就像挂在墙上的多是口号,装在心里的才是态度。
其次,着眼于未来,把目光放的更长远的“未来策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穿越”未来的方法,预测的方式显然不是很恰当,因为不确定性让你预定目标的达成变得飘忽不定。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我认为能够让我们到达未来的,是那些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技能”(“长技能”的定义之前的文章有介绍)借用罗胖跨年演讲的话:
“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才是该坚守的。
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
总结:活在当下的是肉身,活在未来的是思维。
选择对待生活的一己态度是每个人的自由,然而,一去不返的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选择把“花费”在哪里是每个人的自由。现在所拥有的既是你以往选择、交换的结果。
即便未来充满了离奇和不确定性,它也是从现在开始的,只要愿意,你总能找到通往未来的线索。而且不论未来会怎样,时间既生命是我们用以换取一切资本。
珍惜时间,在触手可及之地把能做好的做到更好,为未来你想成为的自己积累所需的习惯和技能。这无疑是条上佳的策略,只有那些必将改变你未来生活的能力才拥有穿越时间的力量,才是活在未来的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