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宇读书会:问找读用盘
理查德就靠着大多数人对稀缺物品的强烈渴望,利用顺从技巧挣得学费。确切的说他的策略管用的出奇,只需每个周末干上几个小时就能挣够钱,其他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
理查德干的是卖车,但并不是在经销处或者专营摊点上卖。他会按报纸上的消息,在这个周末私人买进几辆二手车,再把车子用肥皂和水清洗干净,下个周末在报纸上打出广告卖掉,从中赚取可观的差价。那做这种买卖,他得了解三个方面:
他必须对汽车有足够的知识,以便按蓝皮书上的价格底线买进车辆,同时在合法的范围内以较高的价格卖出;
一旦买下了车,他必须知道如何编写一则能刺激潜在买家兴趣的报纸广告;等买家到了,他必须知道如何利用稀缺原理,刺激对方对汽车产生高于所值的欲望。
这三方面,理查德都很精通。不过,就此处讨论的目的而言,我们只需看看他在第三点上的高超技艺即可。
他会为自己前一个星期买下的车在星期天的报纸上登一则广告。因为广告写得特别高明,通常,星期天一早,他就能接到一大堆潜在买家打来的电话。他会安排一个时间,让每个想看车的人上门来——事实上,他让所有人都在同一个时间来。也就是说,如果有六个人想看车,他会让这六个人全在当天下午两点来。这种时间安排上的小小技巧,为之后的顺从铺平了道路,因为它创造出了一种竞争有限资源的氛围。
一般而言,头一个到来的潜在客户会对车况做一番详细的检查,展开标准的买车程序,比如,指出车有哪些缺陷或不足,问价钱还有没有商量的余地。可等第二个买家一来,整个环境的氛围马上就变了。因为对方的存在,第一和第二个买家把车买到手的可能性突然受到了限制。
很多时候,较早来的那个会在无意中煽动竞争意识,宣称自己有先到先得的权利。“只要一分钟就好,我先来的。”如果他不这么说,理查德也会帮他说。他会对第二个买家解释说:“真不好意思,但这位先生是先来的。所以,麻烦你到对面去稍等几分钟,等他看完车再过来好吗?如果他决定不要,或暂时拿不定主意,我就请你看车。”
理查德说,有时你能亲眼见到第一个买家脸上现出激动的神情。他本来悠闲地评估着车子的好坏,突然间,这车就成了一项有人竞争的资源,他得分秒必争地做出决定。
如果不按理查德的要价把车买下来再过几分钟,他就有可能败在那个在一旁窥视的新来者手里。竞争和资源有限的组合,同样也搞得第二个买家十分激动。他会在路旁来回镀步,明显很紧张地想得到这坨突然变得紧俏起来的金属挖痞。要是一号买家不买车,或不能当场拿定主意,二号买家就会立刻扑上前来。
倘若说仅有这些条件还不够让买家立刻拿定主意,等三号买家赶到的时候,理查德的圈套就彻底收紧了。据他说,此时累积起来的竞争压力,往往让最先来的买家无法承受。他要么答应理查德的要价,要么立刻走人,以此结束压力。如果碰到后一种情况,二号买家会为前一位买家没把车买走而长出一口气,同时也感觉到了在一旁窥视的三号买家带来的压力。
物以稀为贵
亲身经历的稀缺原理之后——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我开始注意到他对我的行为方方面面的影响。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特别是处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条件下,遭受潜在损失的威胁能强有力的影响人的决定。
商业世界的研究也发现,管理者对潜在损失比对潜在收益看得更重,就连我们的大脑似乎也是为保护我们免遭损失而进化的:阻挠着眼于损失所做出的明智决定,要比阻挠着眼于收益的决定难的多。
如果一样东西少,件货越来越少见,那他就更贵重的规律就是这样。倘若瑕疵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成值钱的宝贝。
把稀缺这种逻辑延伸到了极端的程度,把商品在它最稀缺的点(即卖掉之后就没有了)上卖出去。
画家毕加索,就把稀缺性,运用的出神入化。他每次卖自己画的作品,会把所有的卖画商都请来。然后每次只请一个卖画商进他的房间,他会跟这个卖画商讲这幅画的背景,这幅画有什么故事,当然还有这幅值多少钱。房间里的卖画商,担心自己出价太低,被外面的画商把画买走。而房间外的卖画商最担心房间里的卖货商把画买走。所以毕加索每一次的画作,都能卖出非常高的价钱。
根据稀缺性原理,务必在一件商品最不可得故此也显得吸引力最大的时候,要顾客承诺购买。在这个奇妙的脆弱时刻许多顾客当真会答应购买。
人们经常发现仅仅因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自己就会跑去做本来不太喜欢的事情。
就稀缺性原理而言,它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点我们应该很熟悉了,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稀缺性原理钻了我们思维捷径上的漏洞,这个漏洞本来也自有道理。我们都知道,难以得到的东西,一般都要比能轻松得到的东西好。故此,我们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的判断它的质量。这也就是说,稀缺原理成立的一个原因在于,根据它来作出判断,大部分时候是正确的。
稀缺性。原理的力量,还有第二种独特的来源: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
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根据这个理论,只要选择自由受到限制或威胁,保护自由的需求,就会使我们想要它们(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愿望越发强烈。因此,一旦短缺——或者其他因素妨碍我们获取某物,我们就会比以前更想得到他,更努力的想要占有它,跟这种妨碍对这干。
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以前难,我们拥有他的自由受到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不过,我们很少意识到逆反心理带来了各种想要的迫切感,而只知道自己就是想要。为了解释这种莫名的渴望,我们开始给它安上各种积极的品质。
我们看重受限的信息,一旦认识到这一点,稀缺原理就能被运用到物质商品之外的领域。信息、沟通和知识都适用这条原理,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看出,想让信息变得更宝贵,不一定非要封杀他,只要把它弄成稀缺信息就行了,根据稀缺原理,要是我们觉得没法从别处获取网上信息,我们就会认为它更具说服力。
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
从古至今都有很多人把稀缺性运用的出神入化。
想了解更多内容和理财知识,请留言。
我是小承,喜欢读书,擅长理财。
小承理财 理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