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重读《可用员工是培养出来的》一书。已经过完七岁生日的U来,我们有了更成熟的项目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目前的小伙伴大多跟我和师姐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在文化理念上有更多一致的地方,而综合能力或多或少都有明显的短板。
我用太长时间去感慨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其实我对合适的人期待还是挺高的:愿意投身教育公益不说,还希望综合素质不错,加入就能干活且是能够独挡一面工作的。这种高期待一定程度说明我的“懒”,另一方面看出来我一直沉浸在找不到合适的人这个沮丧里。每次用人失败除了跟朋友们感慨一下人难找,似乎并没有更多积极阳光的行动。
《可用员工是培养出来的》一书是作者多年管理实践的结晶。作者通过记录自己从无到有组建分公司的经历,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现了丰富的管理实践。表面上记录的是他如何做,实际上提供了很多简明的管理方法和实用的管理工具。
作者的记录是时间顺序,每周记录一次,故事短小精悍。计划每天读一周的内容。记录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进行反思。
作者记录:新人招聘和给新人传授流程管理的工作方法。在新人招聘原本的目标是希望找到1-2名男性,但通过一天面试后发现仍然是女性更适合公司需要,果断放弃原本的目标。并在招聘过程中坚持了文化优先的原则。
在向新员工安排工作时,第一给出了非常明确的需求。第二明确了公司采购必须走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新员工理解和接纳流程的重要。
个人感受与反思:
1、 文化理念的一致意味着更加稳定,意味着沟通更容易一些。在目前的团队里绝大多数人是一致的:有教育理想,有公益情怀,认同并坚持为工作结果负责,讲求工作效率,开放和包容。想起以前那些没能跟我们走到最后的人,大多数也是因为如此吧。我需要警醒自己的是,当发现不一致时不强求不将就。
2、 需求明确。尤其是对新人,新人并不是指入职时间短就是新人。当工作能力不足够成熟在职场就是新人。布置工作一定给出清晰的需求。对需求的描述也应该是具体的,但要少用表达程度的形容词。
3、 工作流程意识的建立。流程无小事,流程无大小。不要认为我们机构小不需要工作流程。恰恰是合理的流程保证了效率、规避了风险。而这种意识培养,需要让员工首先懂得任何事通过流程去解决,其次去熟悉相关的流程如何进行,逐步养成习惯。
4、 一个员工工作有激情、开放性好,能够不动就问,不断反馈情况、沟通需求、有较好的承压能力,能够迎着困难主动思考解决的方法,哪怕方法不对。这都是良好的素质。非常有利于工作方法的导入,这样的员工成长也更快。比如最近的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