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糖
不知什么时候起,课间休息时打一会儿乒乓球,成了我们重要的休闲娱乐项目。
大家经常在电脑前伏案工作,视力下降,两眼干涩,颈肩更是硬的像木头,以至于时间长了疼痛会自动把你从座位上揪起来。
乒乓球运动消耗体力不大,而且眼睛盯着球忽远忽近的快速移动,能帮忙放松紧张的睫状肌。哪怕是站在那看看,也是大有好处的,更何况伴着小球来回蹦跳的,还有那一串串笑声。
若把我们单位打乒乓球的成员看作一个团队的话,里边最闪亮的两位明星队员就是杨sir和高sir。
杨sir的特点是技术全面,处理细腻,左右手都能执拍,无论是横拍还是竖拍,吊·打我们这些人绰绰有余。他还特别热心,一直在培养我们这些小白,被大家封为杨教练。
杨教练的授课对像也包括单位同事的孩子们,只要孩子们到单位愿意拿起球拍,他都能耐心地从最基础的发球讲起,又哄又夸又收拾,收获了不少小粉丝。
教练不厌其烦,倾囊相授,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高涨,奈何学员资质有限,打了几个月从生手打成熟手,确没有变成高手。
要说进步也有一点, 宝儿的变化最明显,她是真正从零基础开始练习,运动过程中跑动积极,展现出特别敏捷的反应,平时打乒乓球过程中是跑位最积极,救球最拼命的那个,我们开玩笑说:通过乒乓球运动发现身边也有风一样的女子。
高sir的球技也不错,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位高手,只不过这位高手性子较急,有一个外号叫“十呼九不中”。
我们都乐意看他呼球的架势,右手攥紧球拍,小臂与大臂保持45度,攒足了全身的力气,以泰山压顶之势,还要伴着一声短喝,向对方冲去。
声势足够浩大,效果难以保证,不中时总要有他的一声长长叹息,外加一句口头禅:“咋回事?”
旁边观战的杨教练就会对他的姿势进行分析和讲解,但说归说,做归做,两码事。这也是我们乒乓球台前笑声不断的一个缘由。
而我们这些小白作为群演,最开心的就是混合双·打的时候。双打跑位更积极,难度系数上升,也增加了更多的乐趣。
姚姚姐身高臂长,拿手的球技就是撩球和对角线呼球,而且她跟高sir完全不同,即便是狐球也是风轻云淡,轻舒长臂就打出一个很刁钻的角度。
这两人经常被拿来对比,一个如猛虎下山,一个如白鹤亮翅,球场上的笑声,他们俩的贡献最多。
姚姚姐的肩膀容易痛,每次打球时她都是冒着疼痛加重的风险来上那么一会儿,打着打着就忘了,越打越勇猛,指不定哪一会儿醒过神儿来,抱着自己的胳膊疼惜不已。
最搞笑的是一次杨教练处心积虑拉了个弧线扣·杀,力量很大。对面的姚姚姐本没有接球,却嚷嚷着胳膊疼,我们纷纷表示质疑,谁知人家说:吓疼的!
真有这回事吗?
反正只要双·打,就有千奇百怪的事情发生,隔得老远都能听到大家爽朗的笑声。
高手指哪儿打哪儿,淡定从容,在球场上的失误很少。我等小白的失误就数不过来了,偶尔也有神乎其技的高光时刻,而且多半是意外的神来之笔。
我本来练的是竖拍,我后来因为手腕疼变成横握拍,没想到这个姿势变了,竟然要从头练起,正手还算影响不大,反手成了一个渣渣,只要杨教练发过来的旋球,我更是栽网的栽网,打飞的打飞。
有了短板下意识的就想弥补,总会打着打着就站在球台的左半边,那也给了对手点杀右边区的可乘之机。
看到我们这些诡异的打·法,杨教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会一边叹息一边喃喃自语,又引得大家笑声一片。
杨教练,任重道远啊!
运动令人全神贯注,忘掉周围的一切,大汗淋漓的同时会带你体会童年般无忧无虑的快乐!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