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坦福大学的那场著名演说中,乔布斯说:“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乔布斯认为,提醒自己即将入土是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最为重要的工具。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尊荣、对尴尬和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因此他说:“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最好办法。既然你赤裸裸的身无一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内心?”在17岁看到那句话后,他就一直在用这样一种思维向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来决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终点思维”。
“终点思维”是将“以终为始”里的那个“终”直接拉到了最后的终点,即人生的终结之处,然后再以那个终点做为起始进行思考。这种思维之所以与众不同,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平时观察和思考的狭窄维度。只有站在了那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才能清晰的看到,哪些事物是我们真正珍视的?哪些事物是我们真正在意的?没做什么会让我们感到特别遗憾?做了什么能让我们感到由衷满足?或者觉得此生没有虚度?
打个比方来说,这种感觉就像是站在潮水刚刚退去的海滩之上,破碎的、完整的、漂亮的贝壳在一瞬间全都露了出来,一览无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我们不再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就在眼前。这就是“终点思维”,当伴随了一生的喧嚣终于褪去,虚假的繁华终于落幕,人生的真相才能显现,而它们就像是留在沙滩上的贝壳一样,清晰而简单。原来,我们真正在乎的、珍视的,对我们人生至关重要的不过就是那么几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