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想好好读

【日期】2022年5月17日

【在读书籍】《 21世纪资本论》

【阅读章节主题】无数据之争?

【本书金句】

1.每个阵营都在指责其他阵营的思维惰性,却同时也暴露出自己的思维惰性,相互之间完全是一种“聋子式的对话”。
2.社会科学研究总是会充满试验性和不完美因素。
3.我们能够耐心地搜集案例和样本,冷静地分析,聚焦正确的问题 。有助于重新定义辩论框架,廓清先入为主或欺骗性的观点,对所有观点都保持严格审视的态度。

【阅读感受】

一、每个阵营都在指责其他阵营的思维惰性,却同时也暴露出自己的思维惰性,相互之间完全是一种“聋子式的对话” 。

很多情况下,人都喜欢“未做先问”。拿个人举例,多数时候,在接到去做某某事的命令时,大家还会重复问一遍“做什么事?”、“为什么去做这件事?”。

执行的过程,遇到一些找不到材料的环节,我又会在这一环节上问“这该咋做?怎么找不到有关的资料呢?”

结果,人家上网一找就找到了,留给自己的只有尴尬和无地自容。

或许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可以接受你是小白,但不能接受你一直是小白。”

以上做法将自己懒得去思考的坏习惯暴露无遗,还把思维惰性发展成了自己的致命弱点与把柄,这就是盲目沟通的代价。

所以,在进行有效沟通以前要明白沟通是双核的,沟通情感要强,沟通信息要准。

在进行沟通对话不妨直接点,共识目标,直抒想法,听取对方需要,说明自身请求。

盲目的对话,只会浪费时间,无法解决根本!

二、我们需要耐心地搜集案例和样本,冷静地分析,聚焦正确的问题。有助于重新定义辩论框架,廓清先入为主或欺骗性的观点,对所有观点都保持严格审视的态度。

列观点、找案例、分析案例、聚焦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方式步骤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面对问题时的共性。

写作、提问、思考、工作,以上的步骤都可以逐一代入,最终形成一个循环流程。

这时候,面对问题的共性,需要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想必小伙伴都清楚,无论是在面对着熟悉领域还是陌生领域的时候,收到最多的建议就是切忌先入为主。

学生时期,在做选择习题时,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观览全局,切记先入为主。”

面对着abcd四个答案的时候,65%不确定正确答案的人会倾向于选择第一眼所注意到的选项,当然这样的概率也是错对参半。

人的第一感官印象具有参考性的同时也有欺骗性。

因此,在面对任何没有答案之前问题时,列观点、找案例、分析案例、聚焦问题等步骤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了。

以上是今天的阅读感受,欢迎补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