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成为瑜伽老师是在我练习了三年瑜伽之后,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我逐渐发现瑜伽背后所蕴含的哲理远远超过瑜伽带给我们身体上的改善。在我们习惯于用物质不断满足自己需求,内心却仍然贫瘠的今天,瑜伽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促使我想把瑜伽带给更多的人。虽然我对瑜伽老师培训的难度早就有所耳闻,但当我备齐了十几本教科书之后才发现,这些书本所涉及的内容与难度仅仅靠课堂上的200个小时是无法完成的,更需要每天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外加培训要求接近100个小时的助教和实习,我从此开始了九个月的“备战高考”。
真正开始培训之后才发现自己对瑜伽的了解太少了。瑜伽起源于三千至四千年前的印度,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吠陀经》中,在这本文献里,瑜伽yoga 的意思是to yoke(轭), 轭是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两头牲口用曲木套在一起就可以并肩同步干活,所以,瑜伽更深层的意思是合一,连接,to make one, to join。 在此后的印度经典哲学著作《奥义书》和《薄伽梵歌》中,更深刻阐述了瑜伽的哲学理念,即人生和宇宙的根源和关系,认识自己,找到真我(the true self),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我相信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公元前300年创作的《瑜伽经》,一定是在研习了这些哲学经典之后,归纳出了瑜伽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帕坦伽利把瑜伽从哲学概念从此转换为实践方法,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修习方法,从而帮助修行者逐步达到“合一”的境界,这就是“瑜伽八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遵循“瑜伽八支”作为修习方法。当我第一次学习了这套“秘笈”之后,当即大跌眼镜,这“八支”里居然没有任何关于姿势或动作的描述。在当时我的想象中,这书里怎么都得有几幅像“九阴真经”里的火柴杆小人儿吧?的确如此,我们现在练习的各种姿势,动作,体位法都是来源于14至15世纪才出现的Hatha Yoga。Hatha由两个词组成,ha的意思是太阳,tha的意思是月亮,由此可见Hatha 瑜伽很有阴阳平衡的意味。Hatha 瑜伽教我们在不断变化的动作中如何倾听,感受自己的身体,从而把心带入当下(live in the present moment) 以此来达到身,心,意合一。可惜在近二十年里,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外在身体形态的要求,很多瑜伽馆过分强调了动作和姿势对肌肉的塑造或身体柔韧度的提高,使瑜伽仅仅成为了健身工具,使得很多人一提起瑜伽,想到的是拧成麻花的身体或者像体操运动员一样的单手倒立。瑜伽的确是一种工具,但一定是通往自我圆满的工具。
在瑜伽哲学里,我们常常把心(mind)比喻为一片湖水,如果湖水不断的被搅动,我们就无法看到湖底的水草,石沙,或者湖面的倒影。我们每天不断地体验色,声,香,味,触,带给我们的诱惑,这就像我们不断地搅动湖水,心会不断的有念头升起,回忆,评判,想象……我们每天任由六万个念头(thoughts)摆布,我们甚至不知道因此而产生的情绪,行为,举止是不是真实的自己的反应,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让湖面归于平静,如实地反映外在的环境,彻底看清真实的自我。我们害怕检视内心,我们害怕独处,我们用微信,用party联络人际,生怕自己游离于世界之外,我们用各种活动填充自己的生活,我们肆意放纵心的索取,超越自己的需求而陷入贪婪,像一只在转轮上的仓鼠,不知疲倦的奔跑。瑜伽教我们“止”,让心归于平静,让湖面没有涟漪,瑜伽教我们用身体训练心,在每一个动作中觉知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的呼吸,停止意识的波动,让心专注而明晰。
瑜伽培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冥想(meditation)练习, 学员要参加持续三天的闭关(retreat)。这三天中需要“止语”,并且停止使用任何电子产品,这意味我们不能用习惯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产生互动。心在减少了感官的诱惑之后,会进入更深层的寂静,就在刹那间,我们和久违的自己相遇,我们和这个世界有了另一种沟通。当我驱车返回家的时候,逐渐被城市的五光十色包围,我意识到离开是为了更好的返回,日常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修行所在。
“Now, yoga.” -Yoga Su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