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雨水时节,江西瑞金小城,在离县城5公里的叶坪乡,樟树青翠,幢幢土砖房掩映其中,这里是叶坪谢家祠堂。1931年,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次“开国大典”便在这里举行。因地处农村且面临战争,有人称这个红色政权为“山坳里的中国”。
“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转变正是从瑞金开始。
红色政权在这里建立
地处江西东南,历史上的瑞金,由于交通闭塞,经济相对滞后。随着中原人口大举南迁,瑞金成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
党的八七会议后,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各级地方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其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使召开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建立全国统一苏维埃政权具备了条件。但是受国内错综复杂形势的影响,召开“一苏大会”的时间几度变更。
1931年9月28日,毛泽东、朱德等率红一方面军途经叶坪村,此行原定到福建筹粮筹款、休整补充,并筹备在长汀召开“一苏大会”。然而,当红军总部抵达瑞金后,情况却发生了明显变化。时有400多年历史的谢氏宗祠,因宽敞明亮,被选定为“一苏大会”的会场。
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谢氏宗祠隆重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当晚,数万群众提灯演戏、燃放焰火、发表演说,欢庆全国性红色政权的建立。
从此,瑞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首都,“瑞金”“叶坪村”“谢家祠堂”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
走进谢家祠堂,可以看到,沿着两边的墙壁,用木板隔成了一个个仅容一桌一床的小房间。讲解员说,这就是当年苏维埃政权各部的办公室,外交部、军事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如今国家的许多领导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根”。
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国家的雏形,麻雀虽小,肝胆齐全。”
血染的红色基因
行走在瑞金市,目光所及,到处洋溢着革命老区的红色氛围,红色土地、红色建筑、红色星徽……
红色,是瑞金的底色。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瑞金到北京,这条红色道路艰难而伟大。
当时只有24万人口的瑞金,就有11.3万人参军参战,5万余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5个瑞金人里就有一人为革命牺牲。”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
小学语文课本里《吃水不忘挖井人》记录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1933年,因发现群众喝的是池塘里的脏水,毛主席带着警卫员花了几天工夫,挖了一口水井,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随后,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沙洲坝人民喝上了清甜水。
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开展春耕竞赛,组建粮食合作社、耕田队……在叶坪革命旧址群的陈列馆内,一段段话、一幅幅图生动再现了苏维埃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点滴。
军爱民,民拥军。
杨荣显是瑞金沙洲坝下肖区农民,8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
世代贫农,迎来红军后才有了自己的田地,在杨荣显眼中,红军是穷苦人的大救星,怀着感恩与爱国之情,杨荣显将8个儿子全部送去参加红军,只是没想到,孩子们再也没有回来。
类似这样“八子参军”的故事,在瑞金并不少见。“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这样的场面,在瑞金的乡村都能见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生活在瑞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把自己的亲人送去长征,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是推动时间行走的力量。他们种下时间的种子,留下的福祉荫庇了代代人。
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爷爷走过长征,他的故事和精神,瑞金解放小学党支部书记熊敏一直了然于心。“从小奶奶就和我们讲爷爷长征时的故事,说没有红军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要让红色记忆说话。”熊敏开始寻找适合孩子们的长征故事。她联系党史资料馆,走访老红军,还发动同事、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把原来简单宏观的史料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并编成了校本教材。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党支部书记,熊敏组建的“红色小导游”队伍不仅成为解放小学的传统,更成为各个红色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境内有180多处红色旧址。为在红土地上汲取前行的力量,近年来瑞金市教科体系统开展将红色基因传承和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的“红色驿站”建设,通过在各个校园内重点打造红色故事广场、红色文化长廊、红色作坊、红色书屋、红色影院等8项内容,建立校园红色文化体系。
在和“二苏大会”会址仅一墙之隔的瑞金一中,红色元素随处可见,离学校不远处的红井,是不少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处。
“我们瑞金,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孩子从小便浸润在红色文化中,红色基因是根植于血液中的。”瑞金一中校长刘志华说,在不久前的迎新年晚会上,学生们就自导自演了《接过红军的枪》《长征从瑞金出发》等歌舞节目。
“我的第一堂党课,没有课本。是7名共产党员,用鲜红鲜红的血,在洁白洁白的雪地上,写下的课文……”在“一苏大会”旧址的红军广场,一群来自叶坪新华希望小学的学生正神情凝重地朗诵着。因靠近“一苏大会”旧址,学校通过开发红色经典诗词课程,将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编成便于学生记诵的诗词,并定期带学生到“一苏大会”旧址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教育报》2021年02月22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