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courseintro?newurl=%2Fspecial%2Fopencourse%2Fcrashcoursepsychology.html
重点
1、认知测验
认知测验通常分为两类:一是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即反映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测验;二是能力测验(Aptitude Test),即判断是否具有某种潜力或能力倾向的测验。
2、WAIS和WISC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WISC),最初由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在1955年编制发行。韦克斯勒现在的版本包含15种不同的子测验,测量内容包括词汇理解、物体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以及字母和数字的规律,属于认知测验中的能力测验。
3、良好的测验三个重要标准
标准化(Standardized)、较高的信度(Reliable)、较高的效度(Valid)。
标准化指的是结果具有可比性;较高的信度指的是测验总是能得到稳定一致的结果;较高的效度指的是测验能够测量出其目标品质的程度。
4、影响IQ测验结果的因素
(1)遗传
双生子和养子的研究,能很好地说明遗传和环境都能够对智力产生影响。
(2)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J.米克维克·亨特在1970年左右在一所贫穷的伊朗孤儿院所做的研究,表明童年早期的智力是具有丰富的可塑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恶劣和压力环境中的儿童。
(3)测验偏差(Testing Bias)
基本上,如果一个测验所测量出的结果差异是由文化经历或社会因素所导致,与我们所说的“先天智力”无关,那么你就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有偏差的。
问题本身就可以使测验结果出现偏差,但是谁来监考也同样会影响测验成绩。
(4)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
测验偏差还会受到受测者自身期望的影响。对被试自我实现意图的干扰,这种不经意间表露出的消极的刻板印象,叫做刻板印象威胁。
全文
在你的一生当中,你应该已经接受过很多次各种各样的能力考试、课堂测验,PSAT,SAT,ACT,GRE,GCSE,不论你在哪个国家,你都有考不完的试。人类似乎就是这么热衷于考试、排名,然后互相比较各自的成绩。不幸的是,就像你上节课看到的那样,在历史上,我们也曾走过极端。
如今,我们认为智力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环境、教育,甚至智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影响因素有的可能与特定的社会群体相关,有的又不是,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懂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智力,或者影响有多大,一些因素,比如个人经历、后天条件,比如贫穷、教育程度、压力,甚至是营养,如何影响一个人在认知测验上的成绩?如果一群人在以上这些方面条件都相同,他们的智力会是怎样?既作为个体,又作为整体的一员,这些人的智力测验成绩会不会出现方向一致的偏差?最后,讽刺的是,从目前为止,我们对于人类智力测量的研究上看,我们获得的大多数成果仅仅是我们不知道的一些东西。
钢琴是什么?以下哪个物品和其他物品不同?果汁与杯子的关系与手和什么东西一样?以下哪个数字不属于这个数列?伯妮丝有X个彩虹糖,她吃了一个,然后把剩下糖果中的一半,给了布鲁诺,接着她又吃了一个,然后把剩余糖果的一半,给了她的狗,最后她只剩下5个糖果,伯妮丝最开始有多少个糖果?这些问题和如今使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的题目差不多。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WISC),最初由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在1955年编制发行。韦克斯勒现在的版本包含15种不同的子测验,测量内容包括词汇理解、物体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以及字母和数字的规律。认知测验通常分为两类:一是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即反映你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测验;二是能力测验(Aptitude Test),即判断你是否具有某种潜力或能力倾向的测验。所以,WAIS和WISC都是能力测验,你在学校所接受的数学期末测验是成就测验。
所以我们怎么知道一个智力测验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考试是真正可靠的呢?现如今,我们确实有一些衡量的标准,如果想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一个测验必须满足3个重要的标准:标准化(Standardized)、较高的信度(Reliable)、较高的效度(Valid)。
标准化指的是结果具有可比性。不论你在一次测验中答对了15题还是50题,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得分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话,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为了使测量结果能够进行比较,我们首先要对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群体进行施测,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标准结果,使得以后的测验可以与之比较。你应该听说过正态分布(Bell-Curve),不论你是测量高度、心智能力、对披头士的喜爱程度,正态分布通常假设你测量的每个人在整体水平中的分布符合一个一般的模型,大多数人的得分会落在中间的区域,少数人的得分会落在两个极端。
事实上,智力测验的主要目的正是要有效地测量这一部分极端值,这能够帮助教育者识别有特殊天赋的学生,也就是在测验中成绩特别好的人。智力测验还能有效地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识别出那些可能具有某方面特殊障碍的人。举个例子,对于中风或是具有严重脑损伤的人,WAIS测验可以很好地辨别出在语言方面有障碍的患者,到底是有记忆和辨认词汇的问题,还是在短时间内加工信息方面有障碍。
但我们应该要更加谨慎,当测验的目的是用来研究一些更具体或是更一般的问题,比如,测验的结果无法回答这一类问题,“杰西能考上哈佛吗”或者“女性是否比男性更聪明”,智力测验并不是专门用来研究这些的。
不管怎样,如果测验本身的设计就不合理,即使你的成绩可以与别人进行比较,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除了要符合标准化,一个良好的测验还要具有较高的信度(Reliability)。这意味着测验总是能得到稳定一致的结果。研究信度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同一批被试把相同的测验做两遍,或者做同一个测验的另一版本。如果两次测验的结果比较接近,得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Correlate),那么这个测验的信度就比较高。
一个优秀的测验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标准是具有较高的效度(Validity),也就是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目标品质的程度。效度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举个例子,如果我做WAIS智力测验,测验分数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我以后在大学里的表现,这就是一种预测效度,或校标效度(Predictive/Criterion Validity)。另一方面,如果我的测验成绩和我在另一个测量同样品质的认知测验中的成绩具有强相关性,比如斯坦福比奈测验,这就是一种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重点在于,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在检验一个测验是否真的测量出了它声称自己能测量的品质。
但对于一个测验来说,最为棘手的是还是在于我们如何对测验分数进行解释。在心理学中,关于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很多争论,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智力到底是受基因的影响,还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两者其实都有影响,这一点非常重要。从智力测验的历史中,我们获得的教训是,从笼统单一的角度,用完全一样的手段和标准去衡量每个人的智力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我们来看看科学的证据,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双生子和养子的研究,它能很好地说明遗传和环境都能够对智力产生影响。举个例子,研究表明,被遗弃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性比其他任何群体都要高,只有50%共同基因的异卵双生子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性比同卵双生子要低得多,即使他们从小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
同样,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脑区,比如那些和言语有关的部位,在同卵双生子中具有结构性的相似。当进行同样的心理任务时,他们脑区的活动也是相似的。在同一个家庭中成长的异卵双生子有一些脑区的活动十分相似,其他部位则不太一样,但一起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大脑结构几乎一样,至少根据神经影像来看是这样。一些研究甚至发现,被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被一同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智力的相关性要更高。
更有趣的是,这种智力的相关性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在逐渐升高。一个大型研究调查了4个国家中一共1万1千对双胞胎,发现这种智力的相关从童年中期就开始增加,到青春期、过渡期,在成年期以后仍然在持续增加。这个研究还调查了收养的儿童,将他们智力测验的分数和他们在收养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父母以及亲生父母进行比较,结果是有些出人意料的。随着收养儿童的不断长大,他们与收养家庭中的成员心智上的共同点实际上随着时间在逐渐减少,在成年期以后就没有任何实际上的相关了。相反,他们在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倾向随着时间和亲生父母变得更接近,即使他们从未见过面。换句话说,基因的作用开始逐渐显现。你可以把100个儿童用完全相同的方式抚养长大,他们成年之后,在各方面的能力还是会有差别。
不过,这难道就意味着,对于智力来说,只有遗传作用,没有环境的作用吗?还好,很显然不是,生活经历和环境同样很重要。早期生活环境对儿童产生影响的一个悲伤的例子是美国心理学家J.米克维克·亨特在1970年左右在一所贫穷的伊朗孤儿院所做的研究。那里的条件真的非常非常差,婴儿几乎得不到任何照料,只是在每日固定的几个时刻,宝宝才能获得例行公事的关注,不论他们是喃喃自语、哭,还是其他什么的,都得不到任何回应。基本上,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看护者耐心的教导,他们的行为也没有产生任何相应的后果和回应。结果就是他们不会与人进行沟通,没有适宜的环境刺激或来自他人的回应,孩子们仅仅是一坨被动、呆滞的肉块,环境的剥夺碾轧了一切可能的先天智力。
所以,亨特开展了一个计划。他训练孤儿院的看护者们与婴儿进行真正的交流,让他们教小宝宝学习发出声音,做出动作,最后教给孩子们当地语言的发音和单词。这种改变的效果是巨大的,孩子们开始非常快地学会新东西,简直活了过来,充满生机。尽管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亨特的研究表明童年早期的智力是具有丰富的可塑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恶劣和压力环境中的儿童。
你会发现环境和遗传相互作用来影响智力,许多微妙的细节都能表现出这一点,但是当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和测量智力时,遗传与环境影响的博弈也只是争议的其中一点而已。有很多耸人听闻的关于基因与社会影响的研究,认为不同的性别和种族之间在智力上存在本质的差别,但这类研究很多都掺和着一个问题,潜在的测验偏差(Testing Bias)可能会影响人的表现。基本上,如果一个测验所测量出的结果差异是由文化经历或社会因素所导致,与我们所说的“先天智力”无关,那么你就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有偏差的。
一个极端的例子,在过去,美国的移民者会被认定是“弱智”,如果他们不能回答美国本地人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问题,比如“谁是第一位美国总统”或“什么是奶昔”。如今,对于测验偏差的考虑更多集中在对同一文化下的不同群体中,比如说一个贫穷乡村的儿童可能非常聪明,但他的测验成绩可能会很低,如果测验中的问题涉及到城镇、更高阶层的生活概念,比如乘出租车,用中国茶具喝茶,或者是网球的规则。
所以,问题本身就可以使测验结果出现偏差,但是谁来监考也同样会影响测验成绩。女性在监考官同为女性时测验结果要更好;非洲裔美国人的得分通常会更高,如果他们测验时的指导者也是非洲裔美国人。
测验偏差还会受到受测者自身期望的影响。举个例子,许多研究都发现,如果你让能力相当的男孩和女孩做同一份数学卷子,但是在开考前你对被试们说,女孩的分数通常会比男孩要低,这番话实际上会对女孩的成绩产生消极影响。你对被试自我实现意图的干扰,这种不经意间表露出的消极的刻板印象,叫做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这个现象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斯蒂尔和约书亚·艾伦森提出,已经有一系列有趣的研究反反复复地证实了这个现象。
现在,对于智力测验,我们也只弄清了一些皮毛,但重要的是,不论下一次测验时你考的好还是不好。记住,你远比任何考试分数都要复杂和奇妙,别因为几个数字就骄傲自满或垂头丧气。你就是你,我们都有自我上升的空间,我们都有无限让人惊叹的可能。哈,开头那些问题的答案是:钢琴,是一种用键盘来弹奏乐曲的乐器。不同的物体是香蕉。果汁和杯子的关系同手和手套一样。数字2不属于这个数列。伯妮丝最开始由23个彩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