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到“故乡”这个概念,是初中的时候学古诗学到“休说鲈鱼堪脍”,看到张翰出洛阳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纯羹,于是回家去了。
那个时候尚是疑惑,怎么会有人任性到因为一点点食物就放弃外面精彩的世界。
后来上高中,读的寄宿学校,虽与故乡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可对于十几岁的人第一次离家来说,却是一次次炼狱般的煎熬。很多很多次,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在睡不着的深夜里,一次次闭上眼睛,故乡并不繁华却熟悉的夜景在脑海中翻滚云涌。
那个时候,故乡之于我,是每个月的一期一会,是等候我回家的父母和一群老朋友,是那家热闹的小吃店,是那个犹在的故园。
上了大学之后,从踏上离家列车的那一刻开始,我才意识到,从此之后,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我开始自豪,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一离开就偷偷地在被窝里掉眼泪的孩子了,可是我却忘了,故乡,也不再是那个我记忆中的故乡了。
寒假,和一群老朋友常常相聚,我们曾一起在这里长大,度过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青春时期,曾对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了如指掌。哪一条街最适合散步,哪一家火锅店最好吃,哪里的公园值得逛一逛………都曾是我们生活中最得心应手的事情。
可是现在,我们却常常找不到地方去,像是被这个小城遗弃的孩子。新开的Ktv虽然设备比当年不知道先进多少倍,拔地而起的大厦灯光也比曾经更加绚烂,就连公园也焕然一新,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跳广场舞的大妈们。
不知不觉地,记忆中最好吃的那家火锅店,可以抄作业的那家茶餐厅,一起偷偷喝过大酒聊过天的那个公园,都被一句“现在那里已经没有了”挂上一个句号。
那些地方,装满记忆与念想的地方,现在都没有了。
于是,我开始反问自己,故乡,到底是什么呢?
是地名吗?是说起那个名字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那里的著名旅游景点,然后感叹一句“哇原来你是那里人呀”。
是家人吗?是还没进家门,大老远就可以看到熟悉的身影站在门口,等待着给你一个拥抱。
是食物吗?是吃不惯外面的饭时,想起妈妈做的饭菜,深夜肚子饿了的时候,想起家门口最喜欢吃的那家面馆里的秘制调味酱。
还是方言?只有在那里才有人听得懂的语言,多年未改熟悉的口音。
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细节。小时候的那棵老槐树,外婆家养的猫狗,曾经跌过跤的小路,甚至是吃过的一碗热腾腾的馄饨。
这些,都是我们心心念念想要回去的家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故乡,是一种情怀。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感慨。是“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鲈蒓。”的执着。也是“父母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阿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的重逢喜悦。
大概我们所思念的故乡,并不是故乡本身。而是在故乡成长的那段时光,陪伴自己成长的那些人和物。
是那些年月里的那个故乡,是没有老去的父母,是没有长大的伙伴和自己。
真正的故乡,或许只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它在我们离开的那一刻,就已经丢失了,并且随着时光流逝越跑越远。我们每一次所谓“回到故乡”,都只是去寻找记忆的影子。
都只能看着物是人非的故乡,说一句,回来了,就好。
那一刻,我们才能意识到,原来,我想要回去的故乡,是我习惯的故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