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张每天早上到了办公室,都会顶着国宝同款黑眼圈跟我说:“我对灯发誓,今天晚上一定不熬夜了!”然而,我依然会在第二天早上,刷到他凌晨两点的朋友圈。
每次我提起来,他总是一副“没脸没皮”的笑笑了事。他还告诉我,他曾经为了能在夜里12点前睡觉,加入了一个12点睡觉打卡群,睡觉之前需要在群里打卡。刚开始群里很热闹,接龙式发誓,史上最狠誓言层出不穷,可慢慢地,群里就没人说话了,也没什么人打卡了,最后,本来200多人的群,退的只剩下30多个人。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小张这样的人,他们深知熬夜对身体的危害,也想借助各种方式,来达到早睡的目的,可却总是事与愿违,夜太美,怎么舍得这一片热闹与繁华。夜越深,罪恶的小手伸向手机和键盘,就更是停不下来。
小张告诉我,之所以会晚睡,是因为白天的时间太少了,要工作,要加班,好不容易晚上回到家,洗漱完毕,都九点多了,一天就要结束了,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快要丢失自我了,这样下去我觉得我会变成行尸走肉。”于是小张开始刷微博、朋友圈、抖音,看两集美剧,只有这样,他才觉得他还是他自己。“虽然熬夜了,但是自在啊!”
对此90后想的很开,他们甚至还创造出了一个新词——“报复性熬夜”,也是够皮的。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位作者分享他的熬夜体会,获得了好多“熬夜同路人”的共鸣:
“明明知道熬夜伤身体,有时候也确实困得厉害,但就是不想睡,躺着看天花板也要到12点。”
“家人以为我有晚睡强迫症或者手机依赖症,其实都没有,就是心底深处不平衡。”
“白天上一天班,感觉都不是自己的时间。晚上就会报复性熬夜,觉得只有在熬夜的时候,自己才是自己。”
最后他总结说:“这种以牺牲健康来换取生命真实感的报复,相对于其他,其实更显悲壮!”
其实,这种现象源于补偿心理:白天对控制时间的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一次次地利用夜晚来弥补未被满足的需要,从而获得发泄的快感与摘掉面具的真实,这种感觉很容易让人“上瘾”,以致于陷入熬夜的恶性循环。
简单来说,要把白天该放松的时间找补回来。实际上,这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对现实的一种反抗:反抗被剥夺的时间、反抗生活的不如意、反抗周遭施加的不自由,而这反抗背后更是一种无奈。
“敷最贵的面膜,熬最贵的夜”已经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最近,一个“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在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里显示:
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90后比老年人面临更加严重的睡眠问题,84%的90后存在睡眠困扰,90后也被称为最“缺觉”的一代。报告显示,3/4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后入睡,1/3是在凌晨1点入睡。
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曾说:“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或在其他领域)来弥补这种缺憾,缓解焦虑,减轻内心不安”。
报复性熬夜,其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届年轻人对现实的逃避和无奈。白天的烦恼太多了:时间基本都被繁重的工作占满,要应对工作上随之而来的挑战和挫折;手机不离手,因为领导的工作指示随时会来;还要忙于应付同事之间的社交关系,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人际矛盾;同事聚会和团建也要参加一下,不然会被认为是不合群……
他们的自由时间被严重压缩,只能转移到晚上。因为只有那时候才有自我喘息的空间,没有人打扰、挑剔你,也不需要戴任何面具。自己终于有了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权利。
但这种“过度补偿”心理也并不可取。与“报复性熬夜”相对应的,是“焦虑性失眠”。朋友小怡就有这样的困扰。她说自己每天晚上享受孤独的时候心情还是愉悦的,可是一躺在床上,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思绪,开始想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事。越想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每一天都是如此,以致于她对睡眠都产生了焦虑情绪,害怕失眠,第二天早上又起不来,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一句话说:“熬夜是害怕今天结束,赖床是害怕今天到来”。当我们享受熬夜时光时,可能还远远没有意识到,熬夜给我们身心带来的危害。
如何彻底终止报复性熬夜?
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改善自己拖延行为
喜欢熬夜的人,也会伴随着一些拖延行为。这类熬夜群体对夜晚时间存在「资源想象」。他们认为晚上有着大把时间,认为自己可以在晚上完成许多工作,可到了晚上,往往提不起兴致来工作,“算了,还是等明天吧”,于是,娱乐继续占据了深夜的漫长时间。
及时发现自己的拖延行为,并且及时调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早睡,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给自己一段什么也不做的放松时间
在睡觉前,给自己一段确定的时间,用睡前冥想取代睡前娱乐,让刺激的感官回归到平和,也不需要做任何事,就是简简单单地冥想,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单纯的关注呼吸,随着呼吸,让一天焦虑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让所有乱七八糟的思绪都随着呼吸排出体外。
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外界混乱的刺激中,收归到内在,我们也可以给自己一点自省的时间,去与内在的自己沟通,去享受当下的时刻。
没有对过去的留恋,没有对未来的焦虑,也没有对感官刺激的向往,带着一颗宁静放松的心,专注地享受睡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