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到: 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不是天赋,不是勤奋程度,而是思维模式。 一个人的思维层次,就是他的人生上限。
一滴雨的重量大约是一只蚊子的50倍。
再加上下落时的加速度,它对于蚊子的冲击力,不亚于一辆重型大巴车全速撞到人身上。
那为什么下雨天,大多数蚊子能够安然无恙呢?
美国一位教授用高速摄像机拍下了蚊子在雨中逃生的场景: 当雨滴打在蚊子的翅膀和腿部时,蚊子会被向击中那侧倾斜,然后侧身翻滚让雨滴从身侧滑落。
蚊子身上布满了疏水的材料,就像荷叶一样,所以只要伸胳膊腿儿,就能优雅地脱身。
而当雨滴直接击中蚊子时,蚊子会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后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雨滴再重,蚊子都能逃出生天,就是因为它能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这也印证了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到的观点: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快速反应的。”
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曾提出过“十倍速变化理论”:外界变化永远要比我们预料到的,快10倍。
不信你看,有多少看似稳定的铁饭碗,已经被变化摔了个粉碎,多少曾经风光无限的工作,正在被AI所取代。
时代的潮水奔涌向前,想要立身安稳,不妨学学雨中的蚊子,主动拥抱变化。
人只有主动改变自己,才能在不确定中拥有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