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聚会、工作、面试以及我们说的约会等社交活动,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可是有一类人群在此方面却躲之不及,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者。
社交焦虑障碍同其他情绪障碍(抑郁、恐怖症)一样,会给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美国,焦虑障碍是最普遍的心理障碍,影响大约18%的人群。高焦虑除了会诱发更高的心理压力外,它还会导致社会、职业和家庭功能的损害,削弱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焦虑障碍带来的经济负担预计每年超过420亿美元。
到底什么是社交焦虑呢?
社交焦虑指的是当个体处在被他人关注的社交或工作场合,比如公众演讲、面试或者向老板汇报业务时,会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怕,同时伴有脸红、出汗、颤栗、恶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行为且伴随痛苦体验。
同时,社交焦虑个体特别害怕外界对自身的负性评价,他们会将周围人看作潜在观众,并认为可能会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由此刻意关注自己的外部行为,如面部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内部感受,综合外部的反馈信息形成关于自我印象的歪曲表征,出现过度的自我关注。
可以看出,如果任由社交焦虑发展而置之不理,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它会渐渐疏远你和朋友们曾经亲密的关系,推辞掉老板对你的信任和提拨,丢掉一份美好的爱情,更严重的是,随着社交焦虑程度的加深,个体可能会演变为抑郁、酒精成瘾或物质滥用等严重问题。
鉴于该情绪障碍的严重社会后果,心理学家们自然不会放过对它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个体有其特殊的处理外界刺激信息的方式,即认知偏差,包括注意偏差、解释偏差和记忆偏差。
注意偏差(注意偏向)是指焦虑个体对外界的负性信息较敏感,优先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正处于等待录取通知的学生,他会对家里收到的每封邮件都很敏感,对经过的邮政车辆特别关注;
在工作职位选拨中,员工们在此时期对办公室里的闲言碎语会比平时更加在意和敏感;
相信你也接触过失恋的人儿,他们对那些与自己伴侣有关的东西特别敏感,格外注意。正常个体自然也会出现这些现象,但他们可以很好的调适自己。
社交焦虑个体就没那么幸运了,此类群体对自身和外在环境抱有负面的想法,更容易将注意力聚焦于负面的信息,尤其与自己有关的,并且这已经成为他们习惯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了。
社交焦虑者会表现出自动化的自我关注,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不良表现会引起周围人的负性反馈,从而时刻在监控自己的外部表现。
心理学家们对此作了研究,实验中要求高低社交焦虑者注视屏幕中央的愤怒或中性面孔,然后对周围的目标字母做出反应。
结果与实验者们的预期一致,发现高社交焦虑个体在愤怒人脸条件下的目光停留时间更长,这意味着焦虑个体被愤怒人脸吸引,无法将注意力转移至当前的任务中,而在低社交焦虑者中没有发现此现象。
人类的注意力其实是一个容量系统,可以用菜篮比喻,你在里面放了很多坏掉的蔬菜,还能放多少新鲜的蔬菜呢!
很显然,当我们将注意力花费在与任务无关的消极信息时,很难再有兴趣接收积极的、对我们有益的信息,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增加我们的焦虑水平,更不用说那些社交焦虑个体了。
你到朋友家去玩,看到一群人在聊天,这群人停止了谈话,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样?
你是班上的班干部,一次班主任找你谈话,你觉得他会批评你还是表扬你?
这是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模糊场景,不同的人对此会有大相径庭的解释,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和正常个体相比,社交焦虑个体更可能以负面的方式来解释模糊性社交事件,这就是所说的负性解释偏差。
就像上面提到的社交情景,他们更倾向于解释众人停止谈话是因为大家不喜欢自己,老师找自己谈话是因为要批评自己等等。
社交焦虑者的这种思考方式,会极大歪曲外界的真实反馈信息,更倾向以消极的方式来理解工作、聚会或者会议中的不明确信息,非常不利于正确的认识和表达自己,如此会进一步提高焦虑情绪水平,导致各种矛盾和失误,严重的是这种情况会形成恶性循环。
在生活中,社交焦虑者会选择性注意负性的外界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差,并且倾向于以负性方式来解释社交情景,这必然会促进焦虑者对负性事件的增强记忆。
因此,社交焦虑个体这种更易回忆和记忆负性事件的特点称为记忆偏差。这很像我们背英语单词,你看的多,对它的意义解释的多,那么这个单词你定会记忆深刻。
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人类对那些威胁性刺激或事件记忆尤其深刻,并且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这些事件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