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恶意,我们很容易把它带入各大刑事案件当中,例如不久前的“空姐被杀案”“19岁少女跳楼案”和“江歌案”等等。
但实际上,所谓恶意,就是一方向另一方施加的一切不良的居心或坏的用意。
恶意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人身伤害,更包含着歧视、漠视等隐形攻击。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发现,即使是在如此自由开放的今天,在不少人眼里,女性仍然还是那个必须遵循传统,秉承所谓“自爱”、体面地去追求门当户对的“合理”结婚对象的社会成员。
人们对女性婚姻过度的关注已经形成了一种近乎苛刻的制度,这种恶意始终裹挟着女性的自由和权利。
01
“漂亮姑娘找了相貌平平的男友一定是因为他有钱。”
前段时间,系里公认的漂亮姑娘阿柠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情侣自拍,照片上阿柠挽着她胖胖的男朋友笑得开心而甜蜜。
然而当晚我就听见了寝室里的议论:“他男朋友一定很有钱吧”“肯定是啊,要不那么胖谁跟他啊”“你以为阿柠瞎,其实阿柠最精了”
这些脱口而出的言论,让我不寒而栗。
坦白讲,作为一个乐观派的人,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意识到这种极其正常的恋爱关系会带来如此多的猜测和非议,而这些非议居然还来自我的室友-一群与主人公同样年纪的姑娘们。
她们甚至没有任何犹疑的达成了一致: 因为钱。
是的,不会是因为那个男生温和的性格,体贴的行为或者任何关乎爱情的成分,只因为钱。
人们对于美女与普通人的偏见总是这样,习惯于自以为是地用最不值钱的“钱”字来代替最值钱的“爱情”。
他们一边狭隘地鄙视那些遇见真爱的人,为他们扣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一边又仿佛参透了人生般的留下一个“我懂你”的背影。真实但可笑。
02
“啪过不值钱,婚前性行为一定就是骚浪贱。”
家里一个姐姐去相亲的时候曾经被问到过一个很不礼貌的问题:“我能问一下,你还是处女吗?”
她当时愣了一下,问他:“请问这和我们能否相处有关系吗?”
“呃...是这样的”那个看似斯文的男人推了推镜片“我觉得婚前性行为不大合适,换句话说,我认为有没有啪过可以看出一个女人对爱情的纯洁度,我喜欢保守一点儿的。你认为呢?”
姐姐于是了然,她平静的喝了几口水后说道:“我认为有没有问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一个男人对女性的尊重,我喜欢有智商一点儿的。”然后推门而出。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话题了,去年追过的《欢乐颂2》里应勤也曾因为是否处女的问题和邱莹莹分手。
此间樊胜美去质问时,应勤回复到:“一个不自爱的人你让我怎么相信她能爱别人?”“它(不是处女)就是污点啊,她自己没守住,怪不了别人啊。”
21世纪,大清亡了,女性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回对自己身体的把控权。为未来丈夫守身如玉依然是许多人心中完美爱人的不二标准。
在他们眼中,女性基本等同于一件商品,但凡被使用过就是二手的。“我为什么要花一样的钱娶一个二手货甚至多手货”的念头仍然充斥在不少男性的脑海。
甚至于不少影视作品常常会设立一个浪荡公子的形象,但却几乎没有人敢把这个男性人物换成女性。因为这对他们而言,是不用考虑的,是不对的。
根深蒂固的“男性婚前性行为是风流佳话,女性婚前性行为是骚浪贱”正把女性的自由和权利扼杀的无声无息。
它作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思想的暴力统治,已经使得不少女性迫于无奈地放弃了自身合理的权利。这是一种暴政。
它在划分对错,也在区别男女。
03
“女生姐弟恋等于不合常理,男方一定是不清醒。”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姐弟恋的问答,点赞很高的一条回答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以为你问的是亲姐弟恋。”
这个天秀的回答让我一下乐出声来,我真喜欢这个答案,体贴又不失风趣。
然而那惊人的点赞量背后,其实也暗示了我们另外一个信息: 生活中这样的人总是不多的,尤其是对于老一辈人而言。
甚至就连我一向开明的母亲也不例外。
她曾在我谈起过姐弟恋这个话题的时候,尽量委婉的表达出了她的观点: 不赞成。
而究其原因,她说:“你知道女人的衰老是比男人更快显现的,同年龄的情况下其实大多数女人会比男人显得更老一些。等到你们的激情过了,男方明白过来了,你们这段婚姻最终还是会散的。”
这段话的前半句我是认可的,但后半句却让我感到疑惑: 什么叫男方明白过来了?
姐弟恋不同于恋童癖,它的起始条件一定是双方都是具有行为自主权的成年人。
其界限是处于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也就是说,所谓的姐弟恋,是建立在双方能为自己选择负责的前提下,我们才来讨论这件事。
而既然可以负责,便根本不存在“明白过来”这种情况,因为他本身就是清醒明白的,这件事本身只涉及后悔与否,不涉及清醒与否。
真正涉及到清醒和明白的,我建议男方及其亲属立即去报案,因为那基本可以定性为“迷奸”“强奸”和“诱拐未成年人”,属于重大刑事案件。
因此很显然的是,姐弟恋在现实意义上除了彼此的年龄差几乎与其他恋爱并无差别。而男性年龄高于女性能被普遍接受,女性年龄高于男性却被排斥,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女性恋爱和婚姻的标准正在被操控。
04
“25岁前必须嫁,大龄剩女就是没人要。”
最近这几天,俞飞鸿在2016年上《锵锵三人行》节目的视频被翻了出来,又一次成为了网络热点。
她以大龄单身女青年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并依次回答了不少人对于单身女性的疑问。
她不卑不亢、慢声细语地说着:“你如果自己的精神世界足够富足的话,不需要通过聊天,这是一个沟通和表达的方式。”然后发出疑问:“我听你们俩聊天,为什么从你们男人的角度,都觉得结婚是对女人的一种施舍呢?”
她在试图改变世人对大龄单身女青年的误解,并且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很感谢她。
可是遗憾的是,生活中我们最常遇到那类人,其实是根本不关注这些,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人。
她们认为同性恋就是一种精神疾病,而不在乎有多少个国家已经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她们认为抑郁症就是一个人自寻烦恼,而不理会那些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和无助。同样地,她们也认为女性的人生追求就应该是婚姻,25岁前不结婚是一种错误,大龄剩女更是罪大恶极,没人要。
更可怕的是,她们还在试图同化。
她们紧紧跟着每一位女性,企图感化她的冥顽不灵,在她们的带领下步入“正途”。这种画面感其实基本形同于《釜山行》。
最终,那些意志不那么坚定的女性被劝说了,为了结婚而结婚。既没等到真正的幸福,也丧失了自由与选择。而这些,却根本不在当初劝你的人的考虑范围之内。
她们的关心只在于你结婚与否,结婚了就是好样的,没结婚就是孬货。至于你的幸福感,你的诉求,除了你自己,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在丧尸决定咬你一口追求同化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没有真正考虑过,你到底会不会疼。
《马太.福音》中说“让富有的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人更贫穷。”
其显示了: 世界总不是平衡的,而且这种不平衡正在持续加剧。
我们也许暂时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来自社会对女性婚姻上的种种恶意,但至少我们应该试图拒绝。拨开所有想要干涉我们婚姻自由的手,去捍卫我们应有的自由与权利。
我们应该明白: 在这时一个人妥协,就要两个人一起妥协一辈子。
你该拥有任何形式你想要的婚姻与恋情,却唯独不该让它涵盖一点儿恶意的伤害,一点儿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