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十岁前重建生活秩序的第一天。
自从这个周末启动了人生终极景象的思索之后,我感觉自己身上的神经毛孔都开始放大,积极主动地搜寻着一切称之为可以让自己变强大的微小积累。
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心理暗示。
昨晚临睡前,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时间构成,发现了一个以前没有关注过的问题:我用于各种兴趣的时间分布太多,而用于真正打造自己可以变现的核心竞争力的时间并不多,这样的结果是,看起来我一直积极努力地向外寻找,期待通过多领域多通道的积累,有一天可以获得互通的交互关系,并形成沉淀。
这是我天然的个性,我容易对很多事情发起好奇心,并且愿意不厌其烦地探个究竟,因此,很多身边的朋友都会认为我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人,而对我自己真正可以持续增强的专业能力,我却缺乏客观的觉知。
于是在从本周起的工作日时间里,我坚决地将我梳理出的可以做为核心能力的部分时间占比扩大,优先级提升,除了每天手头的工作外,这部分核心能力持续增强的内容将会作为每天时间安排的第一选项,固定内容,固定任务,固定时间,集中精力,持续积累。
带着这样的计划安排,我在今天早上散步回来后就开启了计划的执行工作。
从9:00-12:00,我将时间拆分成了四个阶段,并且确保了每个阶段的集中投入度。
1. 处理公司事务:完成标志,将手头所有的任务事项处理后handover到下一步;
2.看产业及财经资讯,看盘,看研报:完成投资理财的积累部分;
3. 自身专业领域前沿的资料研读,并撰写解读材料变成资料备份;
4.聚焦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制订一个领域的管理提升方案。
除此之外,我增加了一些时间的叠加:比如我在看财经资讯的时候做了保湿面膜;我在专业领域资料收集处理的时候听了贝多芬的音乐专辑;我在公司管理方案编制的时候煮了一壶陈皮白茶......没错,这就是在家办公的好处。
上午四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和平时过的一样快,而平时这个时候我在做什么呢?
我整理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9:00中晨练回家,我通常会冲一杯咖啡,照料一下花草,等坐回桌前处理工作事项的时候基本已经九点半了;
然后我会开始工作,工作的时候,是不是滑滑手机,回回消息,事情处理完已经快要11点了;
此时难以再开展新的一项工作,于是我就开始阅读,什么都读,今天读这个,书上密密麻麻也做了标记,但似乎也没积累什么,最多是在交谈中积累一些谈资罢了。
之后午饭午休一小会,发现还有很多“正经”的事情没有做,于是非常紧张地看行业资讯,财经消息,不一会儿,就要去接孩子了......
对比了一下,今天确实不同,主要在几点上:
1.固定时段固定任务。每天工作开始前,花十分钟的时间将要做的事情整理一遍,让任务变得明确具体,且有明确时间轴,这样计划开始的时候就可以免去很多思考纠结的时间;
2.专心致志,排除干扰。任务开始后,根据时间轴上的安排,一门心思地做这件事情,在这期间,一定要排除其他事情的干扰,尤其是手机的诱惑和社交软件的打扰,登录微信电脑版并不是个好办法。
3.调整时间比例和优先级。之前在我固定的时间安排里,用于提升自己的比例并不高,灵活性太大,容易导致盲目,但当我可以将它们集中在上午的紧凑时间里完成,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最后说说成果:
我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完了一天内不得不做的大部分工作。
我完成了一篇针对行业热点资讯的分析报告和一篇公司公众号的推文。
我完成了投资理财学习计划并利用剩下的半小时看了盘,选了个股。
完成了公司人才储备的管理办法更新。
这就是我今天上午四小时的成果,虽然都是很小很具体的事物,但在节奏对了的前提下,小果实也很香甜,人的状态也变得非常不一样。
我想,我应该逐步调整我的生活秩序,相信微小积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