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陪伴一。对孤独的陪伴。
引文(来自安玲)
娟老师说:“安静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因为要面对孤独。疯狂的好处就是用夸张的情感体验将自己占据。所以我现在特别懂那些无事生非的小孩,我猜他们如果不搞破坏就会憋抑郁。”
小时候,我是个孤独的孩子。
我的孤独在于没有人跟我说话,或者大人们都忙不迭的做事情,忽略了我的心情。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在自己心里“演戏”。
正文。
这段话引起我的感想和共鸣。
童年的我也是,如此吧,上演了许多的内心戏,这个内心戏是我是被忽视的,我是不重要的,我是没有用的,我是很差劲的,我是被遗弃的。我是很孤独的。
也曾通过哭闹的形式,与大人们确认,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是被他们疼惜呵护的。那是大人们的忙碌,或者是他们内心的恐惧。差愧不安。知道我的这种声音被忽略,没有回应。或者是训斥你多想了。
长此以往,得不到回应或得到的是批评边不再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尝试把自己的感受推开,压抑下来。而这给自己带来了更深的孤独感。
所以我想孤独感的产生,有一部分源自于童年时代得不到家人对于感受的回应。后面更多的也可能源自于自己对这种感受的压抑。排斥。隐藏。只是通过哭闹的形式反攻。
当然后面的对自己感受的压抑,也是来自于成年的父母如何对待自己感受的学习,并内化成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
现在我已长大成人。是的,我不再是那个,必须得依赖成人才能活下去的小孩。我想我可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感受。不再去压抑,排斥,逃避。或者是攻击对方。
我想,对自己的各种感受和想法,我可能会有更多的倾听,耐心温柔的爱的回应。
是的亲爱的宝贝,从今天开始我愿意细心的温柔的倾听你的每一句表达。特别是你的一些不舒服的感受。但是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都与你同在。也尽我所能去支持你。
自我陪伴二,对梦的陪伴。
梦里,惊慌失措,一个人带着几个人苦苦摸索线路,却一错再错,得到了有嘲笑,也有静默,也有同情与心疼。内心体会了孤独,愤怒,委屈。
突然发现,当面对周围人各种反应时,习惯性第一关注点是嘲笑,而忽略周围的心疼,同情,或安静没有评价,这是为何?
或许内心太脆弱?太缺乏肯定,赞美,认同?总是觉得自己被忽视,没有价值感,很差,会被遗弃?
会孤独,陷入黑暗冰冷之中?渴望被心疼珍惜,当作宝贝,被放在首位,被温暖地陪伴,得到很多很多爱。
何不黑暗中,随之起舞?与影子一起跳舞,正如李白诗歌,对影成三人。引用如下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突然明白李白的自娱自乐更高一个层次,是一种很高层次的自我陪伴。是与大自然月亮,物品酒,人李白。大自然,物,人三者的和谐共生。一种高度的共频陪伴。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原来这些天我也在慢慢的,与大自然与身边的物品,还有自己。做相互的陪伴。一行禅师的微笑练习,就是对着内心的自己,对着物品,对着大自然。想起一行禅师的微笑练习 ,练习发自一个内心的微笑,然后三个深呼吸安住在同在里。还有跟着我的瑜伽老师所学习的,冥想第2课,万事万物都是上天的陪伴。也许是更高了一个层次吧。是大自然万物人之间的内在深处的陪伴。
当然,也或许是,自己的童年时代,妈妈经常说的不能比别人差,不能被别人看不起。大人忙于工作,而小小的内心孤独的我。
但是呢,童年已经过去,妈妈也不会善待自己的情绪,他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放下过去,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真正做一些事情吧。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不能控制别人对我的看法和想法,但是,我可以调节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再一次回归内在。去善待自己。人活一世,谁又不曾不被别人说呢。
我可以被别人说,我也可以被别人批评,我也可以被别人嘲笑。
但我会选择,不管发生什么,都会好好的善待自己。放过我对别人嘴巴的控制。给别人自由。
也给我自己自由和放松。紧绷的神经去。真查别人是否在说我。把神经放松下来,去,享受生活,善待自己。
美好的生活正在慢慢开始。自由和放松越来越多的融入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