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局外人》这是一本可以反复读的书,在二十世纪二战之前所出的作品,展现出了当时世界的荒诞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是极具代表价值的,故事没有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显得格格不入,反而是更经典反思。
书的封面写道,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这句话把我们引入了主题,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理性之人,在他的世界观里,很多行为在常人是不符合社会性的。故事的开头以默尔索的妈妈病逝展开了叙述,从得知消息请假,到前至养老院见到灵枢、守灵,然后送葬,默尔索全程冷静,平和,可以用旁观者的身份来形容,好像死者与他无任何关系,没有亲人过世的悲伤、哀悼、哭泣。还因为想在安葬完后能上床睡上十二个小时而窃喜。第二天照常约会,游泳,看喜剧,与女友做爱。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有悖常理,但他安之泰然,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变化。
后面的变化的开始,是来源于他的邻居雷蒙,告诉默尔索他的生活被女人欺骗,当了冤大头,心里不服,要他帮忙报复,写信,做伪证,以至于这个忙帮到后面开枪打死了阿拉伯人。
从最开始,默尔索没有一点是杀人犯的概念,出奇的平静,到后来与律师的交谈(涉及亲情,是否爱妈妈),调查法官的谈话(关于上帝,是否悔过)。除了反复沟通细节外,事情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与其说是真正悔恨,不如说是某种厌烦,默尔索用这句话来总结了整个事件,监狱的生活由开始的不舒服、难受到后面人什么都能习惯,在文章的最后段落,检察官、调查官、律师、证人一系列的陈词中,作为事件主角的默尔索反而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我的命运被发落,完全不征求我的意见;什么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但也改变不了结局。
在世人眼中,默尔索根本没有灵魂,没有人性,无视于人们心中的道德原则,但是,他甚至想亲切地、友爱地向大家解释,我从来不会真正对什么事情感到后悔,我关心的总是今天或是明天即将发生的事情。
从事情的本质来说,这是个不幸的故事,但从默尔索的角度来说,在最后,他向这个世界温柔的冷漠敞天了胸怀,觉得自己曾是幸福的,现在依然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