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太麻烦。不是所有的菜都可以做馅,只有那些辛辣芳香的才好入选,例如韭菜、茴香。这种菜多叶嫩须长,需要“择”。“择”是很费时间的。掐去黄叶,裁掉老根……单调枯燥的过程把人的耐力磨得菲薄。未及开始,就已厌倦。当然也有不需要“择”的菜,比如扁豆,但要先烫后剁;比如西葫芦,要擦丝拧水;还有洋葱,在剁碎的时候是真辣眼睛……
然后是和面。因为偶尔为之,软了硬了就没个谱。好在硬了加水,软了揣面,补救起来并不难。然后给它蒙上一块湿布,等着它“醒”,好像它是一只冬眠的熊。
该往肉馅里打水了。要顺时针方向搅缠,偷工减料可不行。直到手腕子像坠了铅镯子,才算勉强合格。
终于可以包了。揪面剂子可是个技术活。妈妈总说不能用刀切,有铁秀气。我想不通,平日吃的菜和面条不都要沾铁吗?为什么彼粗放而此细腻?也许由此衬托出饺子的高贵。
包饺子还有许多的小讲究,比如“挤”的饺子比包的饺子好吃。“挤”是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一卡,使皮和馅的排列发生结构性的重组,浑然一体。吃时整体感很好。想要挤的好看,非得高手才行。而我并不喜欢吃挤的饺子——小时候不吃肉,妈妈为了区分开,就把肉的挤成胖胖的,素的则包成弯弯的月牙儿形,我拣着素的免不了多吃几个。
每逢包到临近收尾,心情就渐渐紧张。怕馅多了面少了之类供需失调的矛盾。馅多了需重新和面,面多了就拉成几根面条,胡乱丢进最后的开水。
好不容易一个个包得了饺子,又需一锅锅煮。煮饺子是有讲究的。开盖煮皮捂盖煮馅……每次口中念念有词,好像一道符咒。饺子不能煮得太轻,菜叶直直地站在饺子皮里,吃下去会拉肚子的。也不能煮得太过,烂成菜泥,就是婴儿食品了。往锅里点上个三四回水,饺子就可以捞在盘里了。再把忙中偷闲剥好的蒜瓣捣碎、调好的醋汁一并摆上桌,才算大功告成。
吃饺子多么的繁琐!它是家庭餐饮业中的豪举,是主妇功课里的长篇小说。非得有大精力大准备才敢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