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8-李敏
读绘本是需要讲述的,一边看,一边讲,你就是画面中的人物,你在跟画面中的人物说话。
我儿子小时候就是这样读的,一个人抱着书边看边说,乌哩哇啦,兴高采烈,一个上午都不带疲倦的。
他一定是听到了里面的声音吧。
我们老师、家长带着孩子读绘本,却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不太注意指导孩子细心静听。
听显性的声音,听隐性的声音,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出声音!这样才能让想象敏感起来,鲜活起来,丰满起来。
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不是写给孩子自己看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松居直,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福音馆书店编辑。他从自己幼儿时期绘本阅读的体验讲起,介绍了自己绘本阅读与创作的体会。
幼儿时代,松居直的母亲常常为了哄他睡觉,给他读《儿童之国》图画杂志,读里面的童谣。他想听什么母亲就读什么,同一个地方反反复复地读,读四遍读五遍,直到他睡着为止。
就是这段经历,让他体验到用耳朵听绘本的重要性:
“与阅读相比,耳朵的倾听更能迫近语言的本质,而我在幼儿期,通过耳朵真正获得了快乐的语言体验。”
他由此得出结论:
“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阅读的书。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哪怕他是小学生、中学生。”“我经常也给大学生读绘本。即使是大学生,自己读绘本和别人给他读,会得到非常不同的印象。”
这观点的确令我惊讶。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让孩子自己读,自己读,边读边识字,锻炼阅读能力。甚至,尽量给孩子买文字多的图书,想尽千方百计让孩子远离绘本,提前进入文字书的阅读。
我们似乎太功利了。
假如再回到课堂,我要多带着孩子读绘本,让他们翻着画面看,我读给他们听。
不为识字,就为了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享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愉悦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