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熟阴阳 以平为期
——力平健康法
《素问·阴阳别论》曰:“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素问·三部九候论》曰:“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这两句简简单单的话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前者说的是疾病的诊断阶段,后者说的是疾病的治疗阶段。
“力平健康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考察人体力学阴阳,恢复人体力学平衡而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一.首先是一个理念其次才是一个方法
医生治疗疾病,治疗的是什么,要把病人转变成什么样的一个人,这是需要不断反思的问题。
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疾病是因何而来,是因何而去?
医生是在治病,还是在治症,病人是否因为医生祛除了症状而获得了健康?没有症状是否就意味着没有病?
医生对健康的认识决定了他对病人的治疗思想,病人也会因为医生对健康的认识程度影响到今后的生命质量。
既然有病人那就应该有病态,那病态是什么态?大家肯定都会说病态就是人体的不平衡导致的状态,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既然有病态那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健康态,那健康态又是什么呢?这可能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甚至可以说这是很多医者连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
中医称呼健康之人为“平人”。所谓“平人”,就是阴阳平衡之人,没有太过与不及,故《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平人者,不病也”。那么怎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平人呢?我们认为既要身体平衡也要心理平衡,既要有整体平衡也要有局部平衡。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平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二.平和中正的境界
“平和中正”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大学》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的运行,万物的生育,都离不开“平和中正”。只有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天地万物才能定位,才能各司其位各谋其政,才能在平和有序的状态下健康发展。
当阴阳失衡时,阴阳消长,天地万物偏离其固有的运行轨道,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形成新的秩序。虽然整体依然是平衡的,但局部已经失衡,原有功能被破坏,这在人体上就产生了所谓的病痛。疾病就是在整体平衡状态下的局部失衡,也可以说疾病就是人体自我平衡的产物,人体的这种自我平衡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体的自愈力,这种自愈能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人带来健康也可以给人带来疾患。
我们认为健康态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一种客观实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治疗的关键不是在于掌握了多少治疗的方法而是在于对健康态的认识程度。
三.人体内力和外力
力是什么?力就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人体所承受的力既有人体内部产生的力也有外界附加给人体的力。
凡是人体内部相互作用下产生并作用于人体内部的力,都可称为人体的内力,主要包括组织器官的被动阻力和肌肉的拉力。在一切影响人体运动的力当中,肌肉的拉力是最主要的力。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其主要的生理作用就是做功,肌肉做功是由于它兴奋时,其长度发生变化而完成的,没有肌肉做功,人体就不能进行机械运动。
肌肉力是人体唯一的主动力。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现代科学证明,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是体力劳动,就是任何智力劳动(如语言、书写、唱歌)也都是肌肉的活动。因为大脑活动的一切无限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外部表现,最终都归结于一个现象——肌肉的活动。人的劳动和第二信号系统参与下的一切社会活动,若无肌肉的工作都无法实现,肌肉的工作正反映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肌肉活动,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外在动作表现。内心平衡,则外在必定安逸;肌肉用力不均衡,则内心肯定也不安定。当人精神紧张时足以使心跳骤然加快,并影响胃肠等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当人忧虑、工作操心时,首先会引起精神上的紧张,继而给心脏、胃肠等以异常的刺激,终至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这些都是通过肌肉运动最终完成的。
对肌肉用力状态的考察是力平疗法的主要诊断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病人的体态,发现病人的肌肉用力的松紧变化,通过调整病人肌肉用力均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有人体内力自然也有人体的外力。人体的外力就是外界附加给人体的力。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和生物都必须接受地心引力及其他外力的作用。人体的外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重力
2.支撑反作用力
3.摩擦力
4.流体作用力
5.负重时物体的重力
6.其他物体的惯性力
7.器械形变力
力平疗法考虑的人体外力主要是人体的重力。重力就是人的体重,它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人体受到的力,即使人体不活动的时候,地心引力也照常对人体起着作用,这就是人体的体重。当人体站立的时候,人体的每个关节都在承担着人体的各部重力,每个关节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支撑身体,每个关节都要付出与各部重力相等的力与之平衡。当人体关节处出现异常扭曲,人体的重力就会加大关节扭曲处的角度,减小受力面积,加大关节处单位面积内所承受的压力,即压强增大。当超出正常承受阈值时,很容易导致生理损伤,一般表现为炎症。
四.疾病就是一种习惯
“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
力平健康法主要考虑的就是人体的肌肉用力习惯。因为肌肉力是人体唯一的主动力,人体的一切行为动作都是肌肉用力的结果。人体的肌肉是由相辅相成的屈肌群和伸肌群两部分组成,屈肌群和伸肌群构成了人体的一对阴阳,这对阴阳永远处于一种“一松一紧”的相互交替用力状态,并且通过这对阴阳的松紧转换形成我们各种繁杂的动作和体态。
由于屈伸二肌的松紧交互做功导致了我们周身骨骼都向肌肉紧张一侧偏倚,在周身关节处形成屈曲或扭曲,造成身体的前倾后凸左右歪斜。一般情况下,由于这些不平衡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劳作并无妨碍,我们也就很少认真考虑它的后果了。当我们看到自身的左右不相同,却往往被认为“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习惯使用右手和右足,于是右手、右足的肌肉和骨骼就比左手、左足发达,左右自然有些歪斜了”。
但是当这些屈曲和扭曲在我们的身体里形成了一种习惯后,就会对我们身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脊柱中保护着的作为中枢神经的脊髓。从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与人体许多器官发生联系,起着支配呼吸、消化等人体必需的生理功能的作用。所有的疾病和功能紊乱都伴有脊椎运动受限,当脊柱形成异常弯曲、扭转等情况时,其内部所包含的的脊髓也必然产生异常弯曲或扭转,从而引起各种器官的功能性障碍,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疾患。
当人体某处存在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觉时,人们很自然就会采取特殊姿势以缓解此处的疼痛。但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脊柱就会逐步形成扭曲,使从该部位发出的神经及该神经所支配的器官也随之发生功能障碍。比如:在与胃神经相联系的相应椎骨弯曲时,胃就发病;在胸椎弯曲时就出现哮喘;在腰部弯曲时就发生坐骨神经痛。
五.治病就是改变习惯
习惯既然以导致疾病,同样也可以治愈疾病。
屈与伸是人体一切动作的基本方法,也是运动动作的基本成分。一般人运动时,当屈肌紧张用力时,伸肌处于舒展放松的状态;当伸肌收缩用力时,屈肌则处于舒展放松状态;一个部位的放松意味着另一部位的紧,人的屈伸二肌永远处于一种“一松一紧”交替的状态,屈伸二肌用力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人的骨骼也会偏倚于肌肉收紧的一方。虽然人体有自我调整功能,使人的整体处于均衡状态,但对于人体的每一个局部来说,反而处于一个更加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整体的平衡可能意味着人体局部的更加不平衡,导致人体疾病丛生。
周身肌肉放松,其实屈肌和伸肌两方总有一方不是放松的,如伸肌方面放松,屈肌一方则正在紧张。如果想让屈肌、伸肌都取得放松的感觉,必须在相反一方正在紧张的肌肉上努力加上放松的运动。这时,动作屈曲时,不只是伸肌一方的放松运动,同时还要在放松了伸肌上加上屈曲性的动作,以便牵引对方的屈肌,使之在紧张中含有放松运动;反之,动作伸张时,也不是屈肌一方的放松运动,同时也要在放松了屈肌方面加上屈曲性的动作,以便牵引伸肌使之获得放松的可能。这就是人体动作内部“伸中有屈、屈中有伸”的运动形式,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周身的屈肌和伸肌才能均匀用力,用力均衡才能使周身各部位保持衡态,促进周身血脉均衡流通。
由于屈伸二肌互相牵引对方,关节也获得了拉伸延长的运动,减少了重力对人体各关节的损害。把屈伸二肌对立统一的张弛运动扩展到旋转、展、收等动作上面,人的整体平衡运动的内部形式就基本建立了,对内可以促进人体各部机能均衡发展;对外,由于人体各个不同职能的肌肉都增加了主动性,也提高了人的整体适应技巧需要的性能。
力平健康法就是通过建立这种新型的肌肉用力模式来帮助患者祛除疾病获得健康的。
六.望而知之谓之神
元代朱震亨著述的《丹溪心法》提出的“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的思想,源自于《灵枢·外揣》中“司外揣内,司内揣外”的思想。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和体外有着密切的联系。疾病发生时,其内部病变会通过外部症候表现出来,同样外部形态也会引起人体内部的病变。功能影响结构,结构也同样也影响功能,内平衡才会外平衡,如果外在不平衡内在也不会平衡。
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形态就可以了解人体的内部生理变化,所以中医提出了“望而知之谓之神”,望的是什么?我们认为望的就是阴阳。“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就是说中医临证的时候要从阴阳的层次上去分辨、熟悉与把握,不要被其症状或其他诊断方法所左右。力平健康法就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形态及其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发现患者阴阳失衡之所在,望的是患者身上肌肉的松紧状态。
会看病自然也就会治病,解决了患者肌肉用力失衡问题,患者的症状也就消失了,身体自然也就好转了。
我们不要过多执着于患者身体的各种症状,这些症状可以理解为是患者身体所发出的警报,是在告诉我们身体已经失衡了,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了。我们不要总把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当做疾病来治,现在的治疗方法很多都是在关闭这个警报,但是警报不响了并不等于把病治好了。其实这些疗法是在增加身体的“抗药性”,是在掩盖病情,再次显示出症状的时候病情肯定是更加严重了。
七.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是力平健康法最基本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也就是说在诊断治疗时不要过多考虑病人得了什么病,只需观察病人身体阴阳失衡之所在,调平即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改变现有的人体屈伸肌松紧互换的用力模式,逆向调整,重新养成人体屈伸肌趋于平衡的用力模式,在趋于平衡的状态下充分调动起人体的自愈能力,把人体的机能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人体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当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人体的各项机能就会活跃起来。例如,当免疫系统发现病情后,就会针对不同情况,调整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各种激素,针对机体症状自发的“配药”“用药”,从而解除机体出现的各种症状,甚至可以治愈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我们注意和改善生活习惯,很多疾病是可以不治而愈的。所以现代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说:“并不是医生治愈了疾病,而是人体自身战胜了疾病,医生的天职是尽可能利用、帮助、激发和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而不是去取而代之”。
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应。意识是人所特有的,是反映客观实在的最高形式,人的意识始终与人脑的活动联系着的,是“叫做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物质”的特有机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等等来反映客观现实能动的过程。人的意识产生于社会生产的劳动活动的过程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与自然万物最大区别是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分析、对比、总结、归纳,逐渐使自己的行动与自然规律相符合。所以治疗时首先要取得患者的心理认同,心理认同了患者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疾病与健康的认知,有了正确的认知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才可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重新获得健康。错误的认识只能产生错误的结果,健康只能是离你越来越远。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中医的基本治疗大法,也同样是力平键康法的治疗准则。
当患者突然患了急病、重病,或者原有的慢性病突然发作,在时间上不容拖延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也要先解决当务之急的症状问题。标,就是针对“急”之所需,所采取的相应对策。一般往往是对症疗法,虽然很难解决根本问题,但“急则治其标”还是必须的。
当急病或者各种慢性病进入缓解期、稳定期,在时间上可以允许慢慢想办法找对策时,就一定要采取根本性的治疗手段。虽然急则治其标解决了急之所急,但当时的治标之法对人的健康从长远来讲还是有害的,因为他并没有从根本上去改变人体原有的习惯,所以一定要“缓则治其本”,彻底解决病之根源,永久性地恢复健康。缓则治其本是治疗过程绝对不能缺少的关键,对患者将来的生命质量具有绝对的影响。
我们这种调整平衡方式是对婴儿状态时人体本有的肌肉均匀用力模式的回归,用力均匀才能使周身各部定位,才能使各部位回归先天本位,各司其职。成人的直立行走是对婴儿时期的爬行的一次否定,增强了人体的技能,但弱化了机能;我们要在人体直立行走的状态下回归婴儿时期的肌肉用力模式,但又不丧失成人所具备的技能,是对成人的直立行走的又一次否定。经过我们调整的人体既具备儿童的机能也具备成人的技能,使人体机能和技能达到最佳。而由于我们的平衡方式和我们直立行走以后的调平方式正好相反,所以我们称之为逆向平衡健康法,也称做力平健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