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师陶,教书育人
无锡市陶研学会秘书长 谢骏
一 学陶师陶学什么
1 陶行知——其人其事
2 陶行知——其理其念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哲学家,站在哲学的高度看中国教育。
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宋庆龄称他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面旗帜”
育才学校的培养目标:
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
团结起来,做自觉觉人的小先生;
团结起来,做手脑双挥的小工人;
团结起来,做反侵略的小战士;
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军的全面教育和训练。
用科学的精神在事上去求学问;用美术的精神在事上去谋改造;用大丈夫的精神在事上去锻炼应变。
而现在,对于教师来说,更重要的应变能力。
生活教育的宗旨是:探讨最合理最有效之新教育原理及方法,促进自觉性之启发、创造力之培养、教育之普及、生活之提高。
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力、创造力、自觉力。
陶行知先生的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处处读书,人人明礼。
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先生不应当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欲授人以业,必教人以德。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原理:
在劳心上劳力;即知即传;自觉觉人;不以教人者教己。
六大解放:
1 解放儿童的头脑,撕去形形色色、重重叠叠的裹头布,冲破一切传统的束缚,使他们能大胆地想。
2 解放儿童的双手。
3 解放儿童的眼睛。
4 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大胆地讲,大胆地问,因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5 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获取知识、扩大眼界,激发创造的灵感。
6 解放儿童的时间。
二 如何认识教书育人
1 广义认识:传道、授业、解惑
2 狭义认识:文,以载道。品德、思想教育要融入教学之中。义务教育,七分管理三分教育。教师要以自己的人品、魅力、学识“管”住孩子,“站”住讲台。
3 个人认识:边教书,边育人
三 我们该如何教书育人
学校文化的构成:
校园氛围,学校文化的必要依托
师生个体,学校文化的承载对象
学科建设,学校文化的重要支撑
家庭教育,学校文化的补充力量
社会环境,学校文化的触角延伸
1 以身作则,细微之处求真实
教师之伟大在于塑造人的灵魂,将懵懵懂懂的自然人改造为拥有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人。
教师的身体力行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二是德育培养的具体化。
譬如,强调学生书写要好,那么,老师的书写应该更专业,能让学生见到“好”的模样,这样,才能让学生敬而学之。
再譬如,要求学生讲究礼貌,老师自身在日常是否彬彬有礼呢?同样,要求学生文明相处,老师待人接物时是否轻声细语呢?
有老师可能会说,我对学生从严要求,是为他好,对未来负责。需要注意的是,“严”与“爱”一样,应该是有格有度的,过之则不及。
2 注重实践,教学做相辅相成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我们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时,更需要的是亲身实践。
实践的前提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3 以逸待劳,让孩子思维飞扬
对老师而言,教育教学的成功不在于采用盯人战术,而在于会“偷懒”。当然,这“偷懒”必须讲科学、有方法。
其实,方法很简单,可从两个方面来:一是集约课堂教学;二是事例碎片时间。
集约课堂教学,就是科学整合课时,按照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课,而不是一股脑地照搬教参上东西,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灌给学生。
整合碎片时间,也是统筹方法的一种,它可以在办理占时比较多的工作之时,做一些其他工作,以使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
谢骏秘书长为新安实小写的诗:
新安实小礼赞
(2018年12月10日)
遥望淮南新安娃,
捧着真心救国家。
踏遍四万五千里,
饥困危难踩脚下。
今有泽北新安葩,
时代变迁风貌嘉。
园丁奉献博爱情,
教学携做开陶花。
——整理记录:邹小星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