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上过大学。
没考上?考上了,没去。
前几年聊天我还说这事,别人都当我吹牛逼,吹就吹吧,反正不纳税。
我当年过本科分数线20多分,报好了能上个三本,报不好,就上大专。
滨州医学院,是我的首选目标。
为啥学医呢?我舅就是医生,部队出来的,在家弄了个诊所,小富,日子很滋润。
他的意思是可以学医,将来哪怕不分配,自己开个诊所,当一个乡村医生也挺好,包括他儿子,比我小一岁,也是从了他的路,不过是领域更细分了,牙医。
当然谁也没想到,后来医疗改革,不允许私人办诊所,我舅就去了镇医院,如今,快退休了。
我们那时候哪有喜欢什么专业一说,医生、老师、当兵,农村孩子基本就这几个出路。
当时填志愿,我们学校5个报滨州医学院,录取了仨,其中就有我。
我没去,是因为我真的不想上了,家里条件也不好,我爹我娘两个人种十几亩地,全是棉花,农忙都不舍得雇人,起早贪黑。
去地里拔过草吗?我去过。
地里拔草,拔到腰都直不起来了,抬头一看还是望不到头,长长的地头,生无可恋。
这还是轻松的,打农药才累,那种机动的喷雾器,加上水,加上发动机的重量,我都背不动。
我娘常说,看了吧,不好好上学,就回家干这。
我想上班赚钱,跟我同龄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
在我之前,我们村没出过一个高中生,我爹娘能供我上完高中,我就很知足。
我爹不同意,他以为我不是不想上学,是不想学医,因为当初报医学院不是我的主意。
后来把我送到了滨州学计算机。
父母的意思是让我学个技术,哪怕找工作,也可以找一个轻松点的,不像工厂那么累。
几年之后,同学凑一块儿,我才知道,当年上医学院的那俩,都已经留在了医院实习,有一个是我们班的。
滨医附院,三级甲等医院,我们当地的Number one,我就这样错过了。
后悔不?当初有点儿,现在一点儿也不。
路是自己选的。
这两天高考,看到很多家长聊天,又是选学校,又是选专业。
我觉得,做父母的别参与,他想学什么,就选什么,他想去哪个城市,就选哪个城市,这都是他的命。
如果非要掺和,我个人的观点是,给孩子一个大体的方向就行。
先选城市,后选学校,再选专业,大部分孩子没有特殊的兴趣或要求,那就选王牌专业。
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跑太远,省内就行,原因是距离近,有点儿啥事儿,离家近有个照应。
一听外省,太远了,上千里路,内心充满恐惧,孩子还太小,还是省内放心。
为什么要先选城市?
城市越大,机会就越多,一不小心就留在了上海呢?对不?
我觉得,读大学的过程不单纯是学课堂知识,更多的是接触社会的窗口,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文化,可以尽情去拥抱。
说是这么说,大部分家长在填报志愿上还是会全程参与,我就这么一个闺女,让她一个人去上海,怎么放心得下?
恨不得把孩子留在身边,有的甚至去陪读。
我们这边的人普遍恋家,不远游。
弄得女儿长大后结婚,第一个要求就是“我要陪在我父母身边,同一个城市,最好同一个小区”。
原因是,我妈就我这一个女儿。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因为,我没上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