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听过一个这样的段子,一个人一边打电话一边回复邮件,甚至还能一边吃东西。结果忘了重要的东西没跟客户说,邮件的时间说错了,显然这三件事情都没有做好。
人的本能是贪多的,比如小学课文里学过的,一只小猴子捡了西瓜扔了芝麻。
吴军老师说过,他最提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减少做事情,而不是做更多的事情。
但是如果面对具体事情,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可以用剩余的时间去陪家人?
这里介绍一个重要的提高效率的工具给大家,番茄工作法。它是什么意思呢?
用一个长得像番茄一样的闹钟来给自己设定闹钟。它核心意思是,具体分割你的时间,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情,从而提高效率。
对我们有什么用?
人脑比不上电脑CPU多线程的切换效率,如果你正在写论文,如果被一个短信打扰了,你重新回过神来大概要花十分钟时间。我们需要单个任务聚焦,比如写完邮件再打电话,步步为营。
那么你是要一直不停地学习吗?
当然不是,大脑实际上很原始,它需要休息。这是及时奖励和反馈,让大脑主动配合,进入状态。
同时,需要抵抗干扰,尤其是来自自身突发奇想的干扰,比如明天下午吃个肉,如果你非要考虑这个事情,可以打开记事本先记录一下关键词,然后把这件事情放下,等有时间了再来考虑它。
它也有缺点,番茄工作法不够灵活,不一定非要闹钟,比如可以是手机自带的闹钟。
以前没听说过番茄工作法,但发现自己似乎一直用一个类似原理的工具——手机时钟中的倒计时工具。准备工作——首先手机调为静音,避免额外干扰;针对每天重要的三件事,挑选一件事情来做。
实施——倒计时五分钟,进入做事情的状态,因为自己有可能不情愿做这件事情,开始的五分钟会让自己觉得这很快就会过去,因此会比较投入,然后就开始休息,可以是走动,可以是玩,反正就是给大脑兑现休息的承诺;接下来再倒计时半个小时,同样这段时间专注于这件事情,用半个小时也会很快过去,所以也不会偷懒,倒计时闹钟响了以后,再放松。
这时候一般就进入了,停不住的状态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倒计时一个小时了,一般就进入最佳状态了。这样的事情屡试不爽,对自己很合适。这个可能就是所谓的心流的状态了。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它成为一个习惯的时候,就可以忘掉它了。张三丰问张无忌,交给你的武功忘了没,当听到忘了的时候,张无忌就可以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