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著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陆蠡回答:“爱国。”“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日本人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陆蠡坚定地回答:“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后被日寇秘密杀害,时年34岁。巴金说,陆蠡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真正是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本文题为“囚绿记”,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因为“我”喜欢绿色,为了与绿枝条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因为我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的私心。
"这里的“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但“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文章以绿为线索,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由“寻绿、赏绿、囚绿”到“释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深爱。
《囚绿记》作者通过对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巴金先生赞扬他说: “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泉可以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