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学起就很喜欢语文,自从学会了认字,我至此书不离手,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球我都很喜欢看,我妈妈一度评价我,“只要有字,哪怕是一片纸都要看下”,我最喜欢的就是开学发书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拿到书后马上先看一遍,也不管读不读得懂,姐姐大我几级,她的书我也不会放过,我甚至看她的书,在初中就背下了《出师表》和《师说》,高中时还误以为以前学过。
但我不是个对文字敏感的人,我大概只是喜欢书里的故事,因为我曾亲耳挺过我的同学分享了一篇可堪发表的好文章,而他写这篇文章只用短短的30分钟,也许我是真的没天赋,因为我不管怎么尝试,都写不出他文章里共情你我的喜怒哀乐,无论我怎么观察,也看不到他眼中这样多彩的世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我做了10年文案,至今也没写出一页令人赞赏的成功文案。
不过最近,我通过参加简书上的日更挑战,好像开始了解我所缺少东西了。
我缺少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不是简单的去看的那种,而是把周围的人与物、情与景收入心里的那种。我以前写文章,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但其实我们身边的话题超级多,比如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我们这里风的短文,这要放在以前,我是绝对不会去想着写它的,可我现在觉得,我们这儿的风可真冷,冻到骨头里的那种,这就是观察,用心的观察。
我缺少对这个社会的认同。我之前为什么没有仔细观察这个世界?因为我对这个社会漠不关心。我总觉得自己是孤独的,这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大多与我无关,所以我不用太过关注,因为没有理由,这样的想法影响了我的观察,导致我总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当然就更没有值得写到文章里得了。
我缺少对文章与文字的理解。文章不应是单纯的文字堆叠,每一个文章都有她想表达的中心,而每个文字都有它自己的感情,我读不懂文字,写作又没有重心,当然就写不好她,这就是我失败的主因。
写了这么多年,现在才领会,原来自己从来都不是什么作者,哪怕我写了很多的文章和故事,我只是个十分匠气的文字工作者,而就是这份匠气,其实也做的不是很好,不过没关系,现在我懂了,也还不算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