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一幼儿园老师因收了学生6元巧克力被开除,有的网友认为是老师违反师德,有的网友认为这只是师生联系感情的一种表现,幼儿园开除老师有点小题大作,矫枉过正,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重庆幼儿园老师因收 6 元巧克力遭开除,此事件深刻反映出教育领域在师德师风建设进程中,规则执行与师生情感互动间存在的矛盾关系,需我们秉持全面、客观的态度加以审视。
有的网友认为老师违反师德有其合理性。从幼儿园及相关规定角度严格审视,老师收下 6 元巧克力,违反了教育部禁止收受礼品的规定,触及了师德规范中关于廉洁自律的要求,幼儿园基于此认定老师违反师德,从制度执行层面而言,有其合理性。在当下国民对教育关注度与日俱增、对学校监督意识不断强化的大环境下,任何细微问题都极易引发舆情热潮,特别是在收受礼品这类敏感事项上。幼儿园的果断举措,向全体教育工作者清晰传递出师德底线不容触碰的强烈信号,对于强化整个教育行业的纪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教育行业的信任度。
有的网友认为开除老师小题大作,反映出幼儿园处理手段略显强硬的问题。部分网友认为孩子赠送巧克力仅仅是一种纯真无邪的情感表达,并非出于功利目的。老师收下这份饱含纯真情感的礼物,并未违背师德本质。这种行为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利益输送,也没有对教育公平产生实质性破坏,与大众通常理解的严重违反师德行为,如歧视学生、学术不端等有着较大区别。同时,仅仅因为 6 元巧克力就开除老师,处罚过于严苛。这将使得涉事老师的职业生涯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长此以往,教师群体目睹此类事件后,很可能会对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心生顾虑,这无疑不利于正常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
为妥善处理此类问题,实现法理与人情的平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不同程度违规行为的具体界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务必增加沟通环节,及时向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各界详尽说明处理依据和过程,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于轻微违规行为,不妨采用批评教育、内部通报等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同时建立健全意见反馈渠道,切实给予教师申诉的机会,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其二,开展多元培训。制度固然重要,但难免存在覆盖不到之处,此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关键。教育主管部门应针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定期组织多元化的培训活动。一方面,聚焦师德培训,深入剖析各类师德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及应对策略。不仅要讲解传统的师德规范条文,更要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和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践行师德。另一方面,强化舆情培训,帮助他们熟悉舆情传播规律,掌握舆情应对技巧。
其三,加强宣传引导。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要坚守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流量而片面解读或夸大事实。应全面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包括幼儿园处理事件的背景、依据和初衷,以及事件引发争议的焦点。通过客观的报道,引导公众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公众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片面、情绪化的观点。同时,媒体可以邀请教育专家、法律人士等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分析事件中涉及的师德规范、法律法规等问题,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判断。
2.某地卫健委发表一个文件,正文仅有200余字,里面竟然有7处错误,第二天卫健委承认错误并道歉,你从此事中汲取了什么教训?
第一,提升文化素养水平。文化素养是做好文字工作的根基。卫健委文件出现多处错误,反映出相关工作人员在语言文字运用、专业术语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无论是文件起草者还是审核者,都应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与专业知识储备。日常工作中,需加强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文化素养培训课程等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避免因基础知识薄弱而导致错误频出。
第二,端正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保证文件质量的关键。该事件暴露出部分工作人员对待文件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每一份文件都代表着单位的形象与公信力,关乎公众利益。工作人员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文件起草、修改等每一个环节,杜绝粗心大意,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第三,建立审核机制。完善的审核机制是文件质量的重要保障。此事件凸显出该卫健委文件审核流程可能存在漏洞或执行不力。应建立多层级、多轮次的严格审核制度,明确不同审核环节的重点与责任。如起草人员自审、科室内部互审、专业人员再审以及领导终审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对文件的内容准确性、逻辑严谨性、格式规范性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问题在审核过程中被及时发现并纠正。
第四,勇于承认错误。敢于直面错误并承担责任,是政府部门应有的担当。该地卫健委在发现文件错误后,能及时承认错误并道歉,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在工作中,犯错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勇气正视问题。及时纠错既能减少不良影响,也能赢得公众的理解与信任。若遮遮掩掩、推诿责任,只会让问题恶化,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第五,密切关注舆情。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政府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该事件能迅速引发关注,说明舆情监测不容忽视。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实时跟踪与本部门相关的信息动态。一旦发现负面舆情,及时介入,了解公众关切,采取有效措施回应,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部门形象和社会稳定。
3.请以紧张的24小时为题,以“我是一名驻村干部,某日村民孙某家因电路老化而发生火灾”为开头,以“村民得到了妥善处置”为结尾讲一个故事。
各位考官: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是《紧张的24小时》。
我是一名驻村干部,那日,村民孙某家因电路老化突发大火。家中除孙某外,还有瘫痪在床的老母亲。起初,孙某试图从水缸舀水灭火,怎奈一阵狂风助燃,火势瞬间从厢房电动车充电接口蔓延至柴堆,烈焰升腾,浓烟滚滚。
我在村委会远远瞧见浓烟,心猛地一紧,撒腿就往现场跑。到了现场,情况危急,我迅速做出安排。先是让一位眼疾手快的邻居赶紧拨打 119 报警,详细说明着火地点和原因,再三叮嘱去村口等着给消防队引路,确保救援队伍能第一时间赶到。接着,我指挥村里的青壮年们回家拿水盆接水,尽力控制火势蔓延。同时,安排专人疏散周围的老人、儿童等围观群众,保障大家的安全。然而,火势凶猛异常,根本难以控制,还朝着孙某母亲所在的房间疯狂逼近。得知老人还在屋内,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立刻拨打 120 叫救护车。
此时,孙某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就要往屋里冲。我深知危险,但更明白他救母心切,赶忙扯来棉被在附近的水桶浸湿,披在他身上,又递给他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大喊一声:“我跟你一起去!” 便和他一同冲进了火海。
当我们好不容易背起孙某的老母亲,准备撤离时,只听 “咔嚓” 一声,房梁突然掉落,拦住了我们的去路。那一瞬间,炽热的火焰几乎要将我们吞噬,刺鼻的浓烟让人呼吸困难,我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消防车的呼啸声由远及近,消防队员们迅速展开救援,大火很快被扑灭,我们成功获救。
可孙某家已面目全非,一片凄惨景象。走出火场,我顾不上自己疲惫,赶紧查看孙某和他母亲的伤势,安排救护车将他们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随后,我马不停蹄地联系乡政府,一五一十地汇报受灾情况。紧接着,我指示村干部联系相关部门,看看能不能给孙某家申报意外险,减轻经济负担。同时,安排孙某一家暂时住在附近村民家中,先有个安身之所。之后,我又分别与电力局和住建部门沟通,希望电力局能配合村民自查线路老化问题,从根源上消除隐患;和住建部门商议申请资金,帮助孙某家重建新房。
在这紧张的 24 小时里,从火灾发生的惊险万分,到各方救援力量的迅速集结与行动,再到后续有条不紊的妥善安置,邻里间互帮互助,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最终,孙某一家得到了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