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可以说是过去一年最火的一句台词了。这句话里充满了抗争与不服,借魔童哪吒之嘴喊出了国人压抑千百年的自我之觉醒。这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意识的哪吒,正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这整个看似不公的环境。也正是如此,观影者都能从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为之扪心自省。能自省是个好现象,说明国人的认知正在提高。
今天开读吴军的《见识》,开篇序言,作者就直言了他关于“命”与“运”的理解。他非常形象地举了个例子,说出了大多数中年人的体会:“自己无论多么努力,似乎都得不到社会的进一步认可;相反,如果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好像也坏不到哪里去。”人生似乎就被两条线给框死,这就是命在。从这个角度看,似乎让人闻到了宿命的味道。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里作者为什么不讲年轻人,而单单举了中年人呢?我想年轻人的方刚血性,足以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金句,并能付诸行动,打破既定的枷锁与规则,因此年轻人以时间为资本,他是体会不到“命”的限制的。而中年人,经历过现实的磨砺,多数已经丧失了棱角与血性,很容易向现实妥协,那么他们人生的天花板也就成为了遏制继续上升的阻碍。想打破,却缺乏打破它的动力,更缺乏如何打破的方向与目标。安于现状,随波逐流是很好的选择,然而心有不甘,只能推诿与“命”的阻挠。
然而,作者笔锋一转,说这不是他所说的“命”。小富小贵靠的是一时的“运”。一个人运气是一时的,随机性强,但命却影响着人的一生,起着决定的作用。其实,读到这里我大概猜出了作者所要强调的东西:命由个人的认知来决定,而运可以是一时的,随机的,但最终由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运势。
果不其然,作者接着就说,“要想命好,首先要认识到命的重要性,即信命和认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认命这是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线,对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这几句话,用西方某哲人是的“认识你自己”来解读,非常应景。而然,认识自己却又是人生最难之事,所以命运总会如神一般控制着你,让你唏嘘不已。因此,即使晚年的孔子在他明知治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也会发出不甘而又无奈的悲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然而孔子终究是个明白人,明白时运不济,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支持。
这就是接下来作者要讲是影响命运的两个因素:环境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前文所提及是“时运”其实就环境中的时代要素,一个人出生的时代,局限了你最大思维与行动的方式,也局限了你的影响力。当然,历史不乏超越时代的贤者智者,而这些民族的精英们之所以能超越时代往往是因其杰出的思想与认知,比如书中举到的尼采。从认识的角度看,我们要超越时代的局限,那么从实践的角度看,我们要看清时代的趋势。“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信命。”一般来说,顺应时代趋势的人,总能从时代的发展中获得人生成就的红利。这里典型的实证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想说,这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还是属于普通人,无法超越自己本身的局限,从更高的层面看到未来,那么顺应时代就是最佳的选择。或许,这就是大环境造就的运势。
环境是外在因素,不能为人所左右,我们能把握的就是自己。因此,作者又说:“决定个人命运的第二个因素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所谓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这其实就是在强调认知的重要性。由此,作者例举了他的一个朋友开挂的人生来强调他的“命好”其实是由他独特的看问题的方法和行事方式决定的。于此同时,他又例举了投资中的得与失,强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想就是认命。这种说法跟巴菲特有些相似,不是所有的钱你都要赚,换一句话是不是也在告诫自己人要学会戒欲呢?
我个人比较喜欢撒切尔夫人的那段话,所以今天把它摘录下来: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从NLP理论来看,言辞、行动、行为都是属于你的行动层面,习惯、性格、想法是属于你的思维认知层面,最终认知决定了你的言行,而言行养成了习惯,习惯又塑造了性格,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成了决定你的命运。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上天决定不了你的一切,你人生实际操纵者就是你自己。
所以,当我们读到《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那声质问:“是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回答道:“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们也能感同身受到她内心的悲愤,感受到她反抗的呐喊。命运看似无常,其实人生的无数机缘与自己的修养认知,最终走向了它所呈现的方向。
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好命”?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并顺应它,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认知,或许就能得到你所想要的“好命”。而其中最难的还是认识你自己,认清心中所求,即使在外人看来人生不如意如尼采,也能获得内心的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