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读完一本书要写点什么读后感,要坚持这种好习惯的话,那我觉得我写文字出来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正像《白说》中所阐述的对读书的态度一样,当我已用“坚持”这样的字眼来描述读书时,已经坏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问自己,这是鸡汤吗?但好像并不是。那是自传吗?又发觉也不是。好,那我把它定位为“我在听一位长者的演讲”。哦不,读到最后,才明白为什么白岩松说他既不会手足舞蹈地演,也不会义正言辞地讲,因为他是在跟你聊天。好,说到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书中的那些精华。记住,这不是什么书评,也不是读后感,只是聊聊时间轴上的我们。
一、幸福与信仰有关吗?
白岩松说有信仰的好处就是有敬、有畏,因为当你心里上有天、下有地的时候,自己会很踏实,知道自己怎么做。于是我问自己: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似乎有所敬,有所畏,但我说不出我的信仰。然后呢,信佛教?信基督教?或许这也是一种信仰。那么我问我自己:“我幸福吗?”可是,我还是不知道,“幸福”这个词太大。抽丝剥茧般,此时此刻,我却感到很多东西想起来还是会无意露出微笑的。我信家庭、亲情,我信学校、友情,我信读书、乐趣等,那么问号随即变成破折号,幸福应该跟信仰有关的。当我们没有了信仰,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会感到幸福,但我知道那会乱了自己的阵地,在无限靠近但无法抵达前已没有了“趣”的意味。
二、无用之事?无聊?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书中有提到说:巴黎人民在8月份时都去度假了,然后把整座城市留给了来旅游的中国人。我觉得法国人真的太会生活了,而我们中国人却是太不会“懒”了。中国人偏向“中庸”,又自古被小农经济所影响,观念上并不能很好的改变。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假期的作用,包括我,每到假期时,就总想把自己的时间规划满,但是现在觉得,充实感也是需要平衡的。“生命不只是使用,还需要奖励。”放空自己有时就是一种对话,一种思维的迸发,好似一种“独处”吧!互联网时代掠夺我们太多的无聊时间,想“无聊”都难。“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能够带来的好处,”很绕口是吧,但很有道理。年轻人害怕孤独,并不奇怪,但想一下,我们一天中或者说一个星期中有多少时间是在跟自己对话?包括我在内也时常刷着手机~然而想想,手机那片屏幕消遣了我们“无聊”的思想输出,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有多久没有在你的苍穹中遨游了?而真正的朋友只是在朋友圈的点赞之交吗?浅了解与深了解之间似乎被冰冷的无线网络构造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当你、我、他开始对着天空发呆,做着这些无用之事时,或许创造力就出来了,或许那无聊又可爱的时光又回来了呢。
三、教育与师德
其实这本书里面有一部分主要是在谈“医德”还有中国的医改问题的,由此我想到的了“师德,”作为一个师范生,伸手触及的应该便是教育问题了吧!在中国,只有两个职业后面加“德,”所以除了医德,师德也就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了。我至今仍觉得教师是个伟大的职业,没有老师知识的输出,怎能浇灌这些种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解惑过程中,我们从棍子下的鞭策演变为今天的“不打,”其实这就是一种进步。可是当你把一个孩子交给老师时,所有的更多应是信任,而不是提心吊胆或者生怕老师会伤及你的孩子,师德常在。否则,错位关系时常引发暴力事件,这与在医疗事件中医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大同小异的。当我们没有给教师、医生这两个职业的人群没有太多的压迫感时,这两者之中便会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白说》这本书谈的不仅是个人,还有民族与国家,不只是过去,还有将来。大二了,作为还是名学生的我来说,经历的也并不多,却因这本书思考了许多。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就是要做个有趣的人。时间轴上的我们带着时间的齿轮在不断前进。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里,白说,我也来说,你也来说吧。我觉得我们就用书中篡改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聊天式记录吧:世上本没有路,说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