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流行一句话“有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亲密关系》这本书里,也提到过,童年里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会把童年里未满足的需求投射在亲密的人身上,但又得不到想要的回报,最终失望而导致关系出现问题。
这样一说,可能很多父母就想了,那我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给予他很多很多爱,这样安全感就足足的吧。但前提是你需要先了解孩子,知道他们的安全感来自哪,这样才不会爱的盲目而适得其反。
第一个阶段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差不多一岁半的这段时间,他们的意识里,基本自己跟妈妈是一体的,饿了,尿了,冷了或热了,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就知道并满足他们,这个是最初的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妈妈情绪稳定,面带笑容,了解他们的小心思,理解他们用嘴和手来探索这个世界,懂得他们的敏感期,并给予支持,那他们就更加的满足和幸福,并按照自己内在的需求和能量去发展。
第二个阶段
一岁半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想要区别我的和你的,想要开始探索妈妈以外的世界,当Ta慢慢感觉到除了妈妈的奶水,依然有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感觉到妈妈离开一会依然还会回来,他们第一次分离的安全感就开始慢慢建立。这个阶段,孩子是在寻求外在的安全感,尝试着感受离开妈妈的世界依然是安全的,成长的内在驱动和享受妈妈怀里的舒适,让孩子犹豫徘徊着向前,父母们这个时候要做的是在他们向前成长时给予坚定的支持,回头寻找温暖时,总能第一时间张开双臂去迎接。
大家会发现这样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两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走的很稳了,反而一出门就要抱,尤其在陌生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其实这就是孩子一方面成长的渴望和另一方面安全感的试探,那么我们能做的,就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放心吧,妈妈永远在你左右。我女儿两岁左右时,只要她一要求抱,我会第一时间就抱起她,这个年龄孩子还并不太重,抱起来也会省去一路情绪上较劲的力气,我发现这样做之后,她出门就要抱抱的阶段很快就过去了,上幼儿园之后就很少让抱了,出去逛街也都是自己走。
第三个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的安全感构建完成后,三岁多的孩子们无论身体和精神上,基本都可以算是一个独立的小人儿了,开始学习生活的技能,探索社会规则,渴望朋友,寻求认同,这个时候的安全感,来自于脱离父母后,依然感受到的环境的安全,身边的人的友善支持和帮助,并且父母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爱和理解。
每一个阶段安全感的构建,其实同时也伴随着成长的痛苦。断奶时撕心裂肺的哭,第一次上幼儿园时的痛哭流涕,都是每一步成长中的焦虑,痛苦,和不确定性,而父母要做的是理解这份成长,坚定地帮助他们往前走,无条件地给予爱和鼓励,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焦虑,自己的没有准备,自己的不舍而阻碍他们的成长。“没事,长大就好了”不是父母应有的态度,而是要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才是真正的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