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得没事时曾去大厦的窗边眺望,见在北京这么个城市化的地方,附近低矮一些楼房的楼顶也被利用了起来,种上了菜。挺好玩。
方便菜蔬
你还别说,种菜似乎一直以来就是国人的天赋技能。曾不止一次看到过国人在国外种菜,种出名堂的故事。一则在美陪读的家长(哈佛还是哪所来着),把校园外废弃的土地种成了菜园,收获的时候赠给了学校一点,以至于学校的食堂都开起了中国异域菜蔬专栏。另一则是说我们在海外的维和官兵们,在训练工作的闲暇之余搞了个菜园子什么的种种菜,改善改善生活。以至于声名远播,友邦维和人员常来蹭菜。
管中窥豹,由此可见种菜可谓是国人心中所好了。
就浊某而言吧,有条件的话也想亲自动手种两行菜。曾有过一次机会种了点黄瓜结果没搭架子成地里爬了。
对于一个吃货而言,亲手种植菜蔬,然后采摘、烹饪、食用。这个完整的流程是莫可言喻的最高礼仪,充满了仪式与使命感,哪怕菜蔬的味道不过普通,可人心所追求的,已经超越了滋味的局限。
我想,那兴许是自由。从种植到食用,整个过程全靠自己的自由。没有对外的依赖,安享于自我的从容。
从历史上看,这种情节也是有渊源的。数千年来的农耕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哪怕现如今城市化进程大为加速,可每个城里人往上推最多三代,大部分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
在我们的文化里,隐士的形象是如陶渊明诗中一般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你看,还是种菜。
以上是有关楼顶种菜一点碎片化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