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一个强烈的想法,想把近些年来读过的经典书,再好好重温一下,进一步让这些经典帮自己释惑,清晰思想,坚定决心,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好,过充实,有积极主动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为什么是“我的经典”呢?这里有必要简单说一下。世上的书浩如烟海,即使是经典,也极其繁杂,古今中外,多如牛毛。有适合你,也有不适合你的,而真正适合你,而又因缘巧合,让你读到,触动到了你,那便是你与这些经典的此生之缘。“我的经典”,便是与自己存在这样缘分的好书。
我刚才在书柜中搜集了下,准备重读的经典,主要有这些。
《伦语释注》和《伦语别裁》,《伦语》那是儒学经典中的经典,从小教育,耳濡目染,刻进灵魂,融入生活,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要好好读一读。当然,我有兴致再读一读的中华传统经典,还有《道德经》、《菜根谭》,以及《华夏经纬》等,时间精力有限,只能放在下次再安排重读了。
我的第二类经典,主要有《蒙田随笔》、《沉思录》等,它来源于名人的间接提到,以及自己搜索,网上推荐,买来读过后,对自己确产生深深的影响,并有强烈重读的意愿。《蒙田随笔》中的“论伤感”,对我多愁善感的性格缺陷,是一剂良方,我深受其益。又据说,温家宝和克林顿,都深受《沉思录》影响,我读过后,书中的很多名言,确实对心灵产生触动。这里还有必要顺带说一下,前面两本,都是国外经典,关于国外经典,我书柜中,还有尼采的《快乐的知识》,以及《苏格拉底》,恕我肤浅,我确有些看不懂,或说,不能从中感触到点什么,只能说,它们是不适合我的经典吧。书海浩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第三类经典,主要源自于樊登读书。大概有《解惑》、《与哲学家谈快乐》、《生活的哲学》、《心流》、《复杂》等,重读过,还想再一次重读。对我而言,这些都是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人三观的经典好书,值得细读精读。
以上,主要以哲学类书籍为主,此外,我当前正在重读的《徐霞客游记》,我理解,那是我实践的哲学。还有《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是樊登读书推荐的,也有较强的重读意愿,它与《徐霞客游记》大概是一类。
诚如《解惑》中开篇引用奥古斯丁的名言,“除了期待幸福,人没有理由推究哲理。”,还有《生活的哲学》第一章目录,“哲学:幸福生活的起点”,以及《与哲学家谈快乐》中开篇引用塞内卡名言,“智慧的作用,在于为人们带来绵绵不绝的快乐。”前言中又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快乐更令人向往吗?”人生的终极目标,不就是一个追求幸福快乐的过程吗?能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有其他所求吗?
重读我的经典,更是一次自我赋能,赋予自己追求幸福快乐的思想武器。有想法,有目标,有具体可行的实践计划,且能乐在其中,那样的日子,即使平凡,但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