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不断被遗忘的今天,太极和书法是传统文化中传承得最为普及的两大瑰宝,太极和书法原本是没有太大的渊源。
不过,玄之又玄的太极在今天成为了退休大爷大妈们的养生“必练”绝技,而书法也同样是很多退休老干部的每日“打卡”任务,太极和书法之间就有了“碰撞”的可能。
张黄生
江西有个退休老干部就既痴迷太极又沉迷于书法,相比其他退休大爷纯属“娱乐”式的打太极或者写毛笔字,这位叫张黄生的七旬大爷完全就是玩出了境界——他想要把太极和书法融为一体!
张大爷退休前是东乡县一处级干部,十几年前退休后便潜心于太极与书法,太极养生书法怡情,这让张大爷的退休生活满是乐趣。
太极书法
但作为一个退休老干部怎能安于打打太极写写毛笔字呢,乐在其中的张大爷不想沦为街头大爷,他在某天练书法的日课上灵光一闪:为啥不把太极和书法给弄一块去呢?
张大爷的推手是玩得极好的,打太极的姿势优雅而具有艺术性,那么书法其实也很讲究“雅”,同时呢,汉字本身就是基于“象形”而来,张大爷的构想就是:能不能把书法写成一个人玩太极时的那种“形态”呢?
张黄生
从太极拳中领悟书法,这还真是种少有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对于一个七旬大爷来说。张大爷从此便捣鼓起自己的“艺术发明”来——太极书法!
要写出“打太极”的书法来,首先就是要仔细观摩人们在打太极时的姿态,推柔虚实连绵畅顺,在这一招一式之间去发现与汉字的“异曲同工”,进而在书写某个字的时候写出类似的“太极”之韵。
太极书法
太极姿势以“柔”为主,因此张大爷取篆隶为骨架——篆隶同样有圆润柔顺的特点,笔意稍加变幻就能回归“象形”的韵味来。
张大爷是打太极的时候心里想着书法,练字的时候手上还时不时来个推手,慢慢地,他写出来的字竟然越发带着一种“仙风道骨”的意思了。
张黄生
如果说太极姿势颇有些“顺水推舟”的味道,那么张大爷发明的“太极书法”也有种“顺风摆柳”的感觉,原本端庄方块的汉字变得腾挪随意,看上去活像一个个在公园推手的“练家子”。
张大爷的“太极书法”横空出世,接连捧下了“华人艺术大赛”、“传奇人物”之类的大奖,其“太极书法”更被称为书坛“奇葩”、更被誉为是书坛十年来的重大创新,而对于“太极书法”的价值,有机构为张大爷拟定了一个获得认证的标准:五千一平尺。
太极书法
“太极书法”也让网络书画社区的网友们感到很好玩,有人甚至说从来没看到过如此“灵动有趣”的“书法宝宝”,一个个伸腰展腿的萌极了。
也有人说要是盯着这“太极书法”看下去,又会觉得这“太极书法”蕴含着阴阳之道;还有网友说这字“雷人”,看久了让人产生幻象——仿佛这“书法”中的字要跳出来给你一招以柔克刚的太极绝招……
太极书法
虽然这些评价都带着善意的调侃,但也有人直言不讳地说张大爷这字就是“老干体”,哪有把字写得这里弹出个手来那里勾出个脚来的呢,这不把端端正正的汉字给写得“花枝乱颤”没个正样儿了吗?
看完张黄生大爷的“太极书法”,您觉得他这到底是“老干体”呢,还是书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