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要想好了再说,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就想通了。|碎碎念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是我需要时刻注意的。大部分时候,我给予她的,是有条件的爱。

昨天去上课,间隙找了个机会去跟老师表达,说孩子有些行为我不能理解,想听听看老师怎么理解我家孩子的这种行为。

于是我给老师说了我跟孩子互动的一个事例我和我家小朋友的矛盾。在述说的过程中,我说着说着就发现自己没有重点,不光没有重点,也没有想好自己到底要就什么行为提问。想着这些,我感觉说出来的话变得更混乱,赶紧结束这个故事,问老师:“我意思是,想问下您怎么看待孩子这个行为?”

老师思考片刻,就其中一个行为提出了他的看法,“也许她只是想体会一下你的角色。”听到这个答案,我才意识到,一个故事里其实是由很多动作连接起来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关注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关注的点是:“她为什么在哭的时候要我看着她的眼睛。”

这个问题我在提问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自己有答案,我接着说,“我其实问过小朋友,她说是要让我感受到她的愤怒。”老师温和的看着我,“你看,孩子给出了你一个答案呀。”有一瞬间,我在想,这是表面上的呀,我想知道底层逻辑。要不等我想明白,老师就离开了。

围了一圈的同学们不理解我的出发点 ,直说:孩子表达很清楚呀,人家都那么难过了,你没有共情她。

剩下我有些懵,嗐!这是我跟我自己的小朋友相处,我竟然想着行为的底层逻辑!突然有点羞愧。

狗咪真的是狗,我就不应该取这个名字给它

因为周末要上课和陪孩子,所以只能抽空到工作室给咪叔铲屎、添粮。

本打算弄完这些就走,结果打开办公室门的一瞬,我血压立刻升高,咪叔老人家在这个空间的最高处“喵”了两声,俯视着满地垃圾和我。

整个空间有一股排泄物的味道,地上满是猫毛和线绒绒,更过分的是,它把琴上的所有物件连带琴罩全部扒拉下来了。

嗐!气到极点也不至于跟畜牲置气,记得有个博主说过,“如果你想改变你家猫什么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习惯它。”怎么这么有道理。

顺了顺气,想着好久没给它梳毛,就想着一手刷几篇简文,一手伺候咪叔也行。结果人家不满意我敷衍的态度,直接上嘴叼我,行,我端正态度总行了吧。

梳着梳着,我又来了气,“叫你狗咪一点没错!谁家小猫咪自己不洗脸!你老人家真是狗!眼睛上眼屎要我清理,爪子缝缝里夹了猫砂都不处理?太狗了!”

是的,我跟咪叔相处100天整了,我只能说,它肥了一个码,而且越来越懒。已经开始恨恨的想着要把它送走了。

我做势要揍它,它眯眯眼叫我淡定。
今日计划

1.拆一本书,昨天在迎新班的群里讨了一个好用的脑图app,今天打算试拆一拆书的结构,然后尝试写书评。书已经读完了,是本儿童读物。不过这事估计得要下午才能干了。

2.练琴一个半小时,我前天跟朋友吐槽,说老师对我太“苛刻”了。朋友却说这样的老师你要珍惜。

3.清理工作室,给咪叔梳毛。(已完成)

4.陪娃,她上课时抽空写第二条的小故事存起来。

5.马上618了,购物清单想想想,一定要买的是漱口水和猫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