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节已经实习两个多月了,这一段的心路历程相当坎坷,但这段落在实处的经历也是所读过书的很好的实践,也感谢自己在压力中依然可以尝试各种办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对心学又有了一些领悟。
首先我应该直视自己内心中藏的很深的自卑与骄傲,而非让它继续隐藏和被压制。我很容易就产生自卑,但也很容易就变得骄傲。我经常会不满意自己的状态,难以真正认可自己,即使他人已经给予很不错的评价,但心中的自卑的根却不见丝毫地被动摇和烟消云散。我的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我的潜意识以为这样就可以消除掉我的自卑、各种恐惧与不自然。但它却依然完好的存在在那里,当面对工作生活时,依然想通过各种办法得到他人的认同,每次他人的认同都能稍稍缓解内心不舒适感,但依然治标不治本。这是一种错误的潜意识行为,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获取外界认同的漩涡。我又在什么时候容易骄傲呢?当我在牛客等平台看到一些实习生的状况还不如我、还在走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程时,我内心的不舒适感又会消散许多,并升起一种同情和帮助的感受。当我仔细去审查这份感受时,我发现这实际上是我在俯视他人是的傲慢,而这种傲慢弥补了一些内心自卑的不舒适。这样的审查让我认清了潜意识中所给我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无论是通过得到他人的认同还是傲慢地去看待他人当前所面临的课题,都是无法解决我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根植内心深处对外界评价的在意和恐惧。心学中讲心外无物,我即万物,万物即我。万物所产生的变化都是我们内心的变化,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都是内心思想的反射。总是觉得外界他人不认同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这实际上真正上的是我自己不够认同自己,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异类。这也是为什么心学说要 心即理 ,要 向内求。
想到这里,其实我需要做到的是要由向外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转为向内得到自己的认同,这样心中的那份不舒适、不自然的问题就没有了。但是如何去认同自己?这里我也想了很久找不到答案。直到昨天周会聊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忘记自己内心深处原本的良知,被渴望得到他人认同来转正这一表面的杂念欲望所蒙蔽。良知就是我们这一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事。我想起了我的良知,努力成为一名大佬是我所致的良知,而在编程将是这条道路上的实践。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正在走自己的人生路,但始终地我们要明白到底是我们的欲望在行路,还是我们的良知在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