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四川雷波县渡口乡的小伙罗开友应征入伍,与定下婚约的青梅竹马李培香分隔两地。三年后,罗开友趁着探亲假回到老家,二人结为夫妻。
假期转瞬即逝,虽是新婚燕尔,由于工作原因,罗又继续回到前线,李培香在老家任代课老师。
那个年代,通讯不如现在方便,分居两地的小夫妻沟通不及时,难免产生一些误会。
1988年8月,罗开友又一次回乡探亲,在村口就“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
“你晓得不?罗家那小媳妇最近和邻居老李走得可近了,一有功夫就悄悄去别人家作客!”
“还有这种事?老李头也是个光棍儿啊,他们俩该不会……”
罗开友一字不落地听进耳朵里,怒火中烧地回到家中。
都说小别胜新婚,李培香见他回来,脸上乐开了花,赶紧走到门口迎接他,可等来的不是甜蜜的耳鬓厮磨,而是丈夫劈头盖脸地质问:“你和隔壁老李什么关系?你去他家里做啥!?”
李培香愣了:“什么什么关系?普通邻居!之前找他借过一次梯子而已!姓罗的你什么意思?”
罗开友继续逼问道:“你就这么耐不住寂寞?非要给我戴绿帽?”
刚一见面就被丈夫如此羞辱,李培香羞愤难当,破口大骂:“罗开友!你真不是个东西!”
妻子的反应被罗开友看在眼里,反而更加“坐实”了她红杏出墙的事实,性格急躁的罗开友根本不听妻子解释,拿起行李就冲回单位了。
李培香受了冤枉,自然不依不饶,丈夫前脚刚走,后脚她便跟了过去。
两人住在分配的宿舍里,李培香日夜吵闹不休,誓要为自己讨个说法,罗开友却觉得,事情在战友面前闹大了他更没面子,干脆拒绝沟通。
最终,两人的婚姻因误会走到尽头。
心灰意冷的李培香孤身回到老家,对离婚的事只字未提,为了让家里人放心,她撒谎说:“我和罗开友已经在部队举办过正式的结婚仪式了。”
罗家和李家相隔不过四五里,消息很快传了过去。
罗母心想:不对啊,儿子那脾气众人皆知,村里出了名的倔驴,明知李培香不守妇道,怎么可能跟她举办仪式呢?
罗家立即去信询问,得到罗开友的亲笔回复:我已与李培香离婚。
罗父一声冷哼:“呵,我就知道这李家没安好心!”
很快,李家也得知二人离婚的消息,又听说罗家二老常在外人面前污蔑李培香嫁过去是为了骗彩礼和儿子的补贴金。
至此,罗李两家彻底结下梁子,每回在村里碰面,都少不了一番嘴上过招。
1989年1月,随着战火升级,罗开友担心年迈的父母受欺负,专程请假回渡口乡。刚到家,就看到李培香在罗家撒泼,舌战群雄,见负心汉回来帮腔,她情绪更是激动,嘴里愈发不干不净。
罗开友气得火冒三丈,他那刚猛的性子哪能容忍这般蛮横之人,直接抡起拳头把李培香揍进医院……
一周后,深感愧疚的罗开友经过反思,主动去医院把前妻接回家。
想着快要过年了,两家人还是坐下来好好谈一谈,解决掉目前的矛盾,以后和平相处。但李家并不买账,眼见又要发生激烈冲突,李培香突然从家里跑了出去。罗开友跟着去寻,却再也不见她的身影。
“算了,以后你们也不要和她一家人吵了。不理他们就是。”
罗开友实在不想再为此事纠缠,只得劝父母和兄弟姊妹“退一步海阔天空”。
罗开友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李培香失踪9天后,一场浩劫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
1989年1月24日,渡口乡粮站下的金沙江里,一具女尸被打捞起来。
“咦,这枚顶针不是我送给李培香的吗!”围观的李家亲戚突然指着女尸的手说道。
李母连忙挤到前排,只看了一眼,便嚎啕大哭起来:“我的女儿哟,你的命怎么这么苦哟……”
调查到罗李两家曾经有诸多过节,警方立马抓住罗开友,同时还带走了大哥罗开强和两个邻居,认定他们系作案同伙。
3名“帮凶”直接被绑在柑橘树上抽打。一开始,他们坚决不承认犯罪,怒吼道:“我们没杀人,你们凭什么冤枉好人!”
可每次为自己申冤,换来的只有更加狠厉的毒打。
三天后,他们皮开肉绽,精力耗尽,实在逼不得已,只能承认“犯罪事实”。
警方分别带着他们去寻找抛尸地点,而他们只是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做假证”,哪里知道那尸体是怎么来的,索性随口说了一个地方。
最终结果是,指认的两处地点至少相隔十里路,根本无法算作证据。
被关押的罗开友受到更重的严刑逼供,单位听说他出了事,先后两次派人过来,决定将他做退伍处理。
意志力顽强的他并没有因皮肉之苦和离职之痛而打垮,反而屡次申诉,要求查看证据。
后来,他终于如愿看到了法医展示的女尸照片。
事情第一次出现转机——
“我前妻两眉之间有一颗大痣,这具尸体没有,她不是李培香!”
此时,罗家六妹也为了救出哥哥在外急切奔走,四处求人写状纸。警方每次开棺验尸,罗家都有人在场,并带村民前来多次证实罗开友的话:李培香的双眉之间的确有痣。
经多次查验,发现该女尸年龄偏大,在40-50岁左右,且至少有过5次生育迹象,李培香当年不过24岁,真实情况完全不符。
1993年12月15日,因证据不足,罗开友终于被释放。
恢复自由的罗开友并没有觉得轻松。
每每走在街上,他都能清楚地感受到村民们投来的眼光,鄙夷、嫌弃、仇视、恐惧……仿佛他脸上写着五个大字:我是杀人犯。
他也如当年的李培香一样,尝到了被闲言碎语推到风口浪尖处的感受。
尽管愤怒,他却早已被这场浩劫磨平了棱角。他暗中发誓:我一定要找到李培香,还自己一个清白!
此时,罗开友突然想起,1992年,好友曾托人到狱中带话,称曾见到李培香和一个独眼男子乘上班车。
经调查,“独眼龙”是李培香的堂兄李昆华。
通过堂兄,线索又转移到雷波县谷米乡的罗忠华头上。可此人早就因为拐卖妇女儿童被关押在云南了,根本接触不到。
线索中断,罗开友有些消沉。好在另一个欣慰的消息传来,部队决定为他补发89年到93年的津贴,作为补偿。
他用这笔钱在村里开了个诊所,次年,娶了第二任妻子文燕,共育一女。
虽然重新组建起自己的小家,但“倔驴”罗开友并没有放弃继续寻找李培香。
此时,第二次转机出现——
罗开友换了个思路,决定从李培香的家人着手调查。
他先是找到当年的媒人秦氏夫妇,给了一笔钱,让他们去四川攀枝花“卧底”,和曾经的岳父李兴发偶遇,并套出关于李培香的线索。
可李兴发的口风很紧,秦氏夫妇套了一年多的近乎,也没听他提起过女儿的事,只在喝醉后咿咿呀呀地说出只言片语,还全都听不清。
见岳父这边行不通,罗开友又找来远房亲戚黎祖华,让他跟踪李培香的妹妹李培秀。
黎祖华是生面孔,不太容易引起李家的觉察。他在渡口乡呆了8个月,跟着李培秀两次出远门,都没寻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诊所生意不错,但罗开友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寻人中,积蓄为负。
老婆文燕好赌,每次输得两手空空的回家,看到他便气不打一处来:“说不定人家李培香早就过上富贵生活了!不像我,连个牌钱都没有,老公还天天惦记着前妻!”
两人争吵多次,文燕甚至威胁罗开友,再花钱找人就离婚,最后还闹到吞药自杀被送进医院洗胃的地步。
面对妻子如此极端的逼迫,罗开友依旧我行我素,不找到前妻绝不罢休,甚至魔怔了一般,走在大街上就盯着女人的眉心看。
“人家吃专业饭的都破不了案,凭你一个人?请农民来破案?呵呵,异想天开!”
2001年,文燕丢下这句话,也离他而去了。
2010年,罗开友结识了姚良军,寻妻之路终于迎来第三次转机——
姚良军是云南人,虽有入狱前科,但他曾经在乡镇有关单位工作过,有丰富的破案经验。
听罗开友梳理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姚良军沉思道:“为今之计,还是得从堂兄李昆华给出的那条线索入手。”
恰好,同年8月,罗忠华刑满释放,姚良军回到云南故乡将其带到四川。
三人一番筹谋,罗开友“重振旗鼓”,决定派罗忠华去李兴发身边再“卧底”一次。
2010年11月,罗忠华提着礼物,敲开李兴发家的大门。
见来人打扮得体,穿着讲究,十足的老板派头,李兴发一边打量一边询问来意。
罗忠华从容地递上礼物,笑道:“老哥,你好,鄙人姓何。做银元生意的。”
好客的李兴发把何老板请进家中,又是喝酒又是谈天说地,两人很快熟络起来。
借宿三天三夜后,何老板神秘地说:“老哥,如今你我交好,不瞒你说,我手里其实有个发大财的路子。”
赋闲在家多年的李兴发一听,来了兴致:“啥路子?”
罗忠华心中一喜:鱼上钩了。
他故作真诚地说道:“我准备去云南见一个贵人,此人知天命,我现在的银元生意,就多亏他的指点。”
李兴发急忙接嘴:“那我跟你一道去!”
一周后,罗忠华带着李兴发出现在云南桧溪镇。
“老哥,看见没,贵人就在这座大桥上。”顺着罗忠华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高人”在桥中间闭目养神。此人正是姚良军。
“大师,请你给我算一卦!”李兴发走上前,毕恭毕敬地说。
姚良军故作高深道:“你是四川人,前几年到攀枝花打过工,你有7个子女……”
听完“大师”的一番推算,李兴发深感佩服。
姚趁热打铁道:“如果我没算错,你大女儿曾受到同乡夫家的欺负。你现在要是能带我见她,我可为你争取到70万赔偿金。对了,忘了自我介绍,算命只是我的副业,我是XX部的人,到处都有朋友。”
面对巨大的经济诱惑,李兴发顾不上保守秘密了,一五一十将当年的隐情抖了出来……
李培香果然没有死,也没有失踪。
当年,她和李昆华一起到了成都,转乘火车到达徐州。李兴发的侄儿前来接应,又把她送到天津,侄媳妇在此做生意,方便照看。
后来,李培香在天津安家落户,如今儿子都读大学了。
2010年11月23日,警方根据罗开友三人搜集来的线索和后续调查,来到天津西长屯村咸菜厂,寻找一个叫李培香的女人。
厂长带领他们去找一个叫“李芳”的工人,此人却翻墙逃跑了。
虽未见到本人,但厂长从资料室拿出了“李芳”的照片。
罗开友一看,激动万分,当即确定:这就是失踪多年的前妻李培香!
厂长回忆,李芳当年入职时,因为没有身份证和户口,自称两次回老家迁户都失败了。据工友们说,李芳以前眉心有颗痣,后来点掉了。
至此,真相水落石出。
20年,历经被冤入狱的磨难,历经线索多次中断和反转,“倔驴”罗开友也终于为自己讨回了清白。
最后,晓音有几句话想说。
其一,打捞起来的女尸不是李培香,又是谁?她经历过什么?为何投河或被人陈尸河底?
其二,当年罗开友因这股倔劲儿和李培香分道扬镳、与李家发生激烈冲突,又因这股倔劲儿“锒铛入狱”,最后,仍是因着这股倔劲儿找到失踪的前妻,为自己平反。
真是成也“倔”,败也“倔”,不知道该说他极端偏执,还是该夸他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力。
其三,当年打捞出女尸后,李母竟无视女儿突出的生理特征(眉间痣),仅凭一枚顶针就一口咬定是李培香。这究竟是一时心急搞错了,还是有意“安排”?若是有心之举,那么李家也绝非善类。
其四,事发后,当时的“工作人员”为何要动用酷刑屈打成招?无法细说,这个问题就留给网友们细品吧。
“如果有机会见到李培香,我想带她回老家走一圈,让金沙江两岸的老百姓都看看,我曾经杀的人,还活着。”——罗开友 2010.12.17